中国在上周释出善意(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和消减汽车关税)之后,中美贸易谈判的气氛有所改善,但是美方对华为的穷追猛打,以及美股近期的跌势,均让投资者感到阵阵寒意。临近岁末,收炉气氛渐浓,无心恋战的投资者也愈多愈多。能否出现粉饰橱窗行情,也是一个疑问。
近日跟一些业内人士交流,感受最深的是对现时市场情绪的大幅波动,无从把握、无所适从;二是对於明年的市场前景,比较茫然。悲观者更认为明年重现上世纪大萧条,也不是什麼奇事。
如果美国去全球化,实际上是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成为中美经贸关係的主流,并且在政治层面发起对中国的围堵,全面狙击中国的发展,那定会增加大萧条发生的可能性。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示警:中国未来可能遇到难以想像的惊涛骇浪。这跟中美愈来愈不稳定不无关係。
过去20年,很多跨国公司,以及产业链中低端的中国公司,在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中发展壮大,共享繁荣。难以想像的是,如果去全球化、重塑全球产业链成为主流,这些公司受到的衝击有多大。
比如像华为一旦成为美国的惩罚对象,禁止欧美日公司出售上游零件给华为,打击的不仅是华为,提供芯片的高通、英特尔,还有一些提供上游器件的日韩公司,也难以明哲保身。而所有的衝击,都会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中表现出来。
在市场对着金鱼缸愈久,看事情也会愈短视。中兴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出於良好愿望,不愿往政治层面想。华为的事情发生后,印证了很多投资者心裏最担心的事情:贸易战是幌子,围堵才是真。否则无法理解贸易谈判,谈成了又反悔;经过一轮折腾反覆再谈,到了快接近共识了,又来一个华为事件。
如果不幸这是更接近事实的判断,那我们对眼前影响市场的因素,比如联储什麼时候停止加息,其实也不太重要。大摩前首席策略师碧斯曾研究股票市场表现和二战的关係,他得出的结论是要敬畏市场,因为市场走势早已预知二战会爆发了,只是市场中人后知后觉罢了。
我们看一看最近美股和A股的背离走势,是不是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