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股海一粟\减税效应本季浮现 聚焦食品医藥\谷运通

2019-05-01 03:17: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4月港股收炉,恒指先升后回,累积升647点;国指则上升162点。年初以来,恒指和国指连升四个月,累积升幅分别为14.9%和14%。展望五月,大市进入传统的淡季。在估值已不便宜、内地货币政策有所收敛下,策略上宜防禦为主,聚焦基本面真改善的优质公司。

  大市在月中创下十个月以来新高后,获利盘湧现,大部分股份出现了10%至20%的回调。跟A股市场一样,港股市场对人行货币政策愈来愈敏感,在享受了三个半月宽鬆政策之后,市场可能再一次面对现实: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是否能支持估值进一步提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市场继续调整的可能性仍然较高。

  根据中资投行的一项研究,在已公布的海外中资股第一季度业绩中,同比出现正增长的仍佔多数。其中金融行业首季淨利润同比增长20.2%,明显好於去年1.1%的负增长;非金融行业增长更达到30.2%,显著高於去年17.5%的增速。以行业看,机械、保险、券商和公用事业板块增速最高。不过,持续性如何仍有待第二季度验证。以保险、券商为例,最容易受A股表现影响。

  再从宏观角度看,昨日公布的4月份採购经理人指数(PMI),儘管较三月有所下滑,仍守住“荣枯线”。製造业和出口订单一忧一喜,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至49.2,显示外需持续上升。而另一个经济引擎内需,在减税效应带动下,有望加强第二季度的增长动力。

  展望未来五月市场,虽然货币政策微调可能抑制市场估值的进一步扩张,但上市公司盈利的恢复更为重要。从现在的情形分析,聚焦减税受益股,比如食品、体育用品、医藥、物业管理和公用事业,或许是第二季度不错的选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