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安里人语\过分憧憬前景 科技股随时爆\徐佩芝

2020-07-31 04:23: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斯拉行政总裁马斯克为企业定下销售目标,希望电动车交付量於今年内“轻鬆突破”50万辆。可是,根据业绩报告,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总计交付量分别为约8.84万辆和9.08万辆。以这样的交付速度计算,加上疫情严峻拖累全球经济,特斯拉要达到年初的销售目标似乎甚为艰难。然而,市场似乎仍然对特斯拉的表现感到满意,其股价高速攀升,在过去短短一年内上涨超过500%,更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同样是汽车股,美国老牌福特即使在第一季度在美共交付516330辆不同类型的车辆,其股价却未见如特斯拉般狂飙,可谓是“同行不同命”。

  选择股票的时候,现时更多投资者主要考虑的是该企业的“前景”,而非企业当前的表现。近年科技大幅度地渗透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智能家居、电子钱包、3D打印、遥距通讯等名词三岁孩童亦能琅琅上口,购入特斯拉此类以科技智能及创新车辆设计取胜的新经济股更加像是为“科技”与“未来”投下信心一票。

  因此,即使企业业绩明明与其股价表现不符,很多投资者也会继续投入资金,导致股价越推越高,或慢慢触及泡沫爆破点。

  千禧年的科网股爆破时,环球科网热潮兴起,即使上市的科网公司未有盈利,亦备受追捧,五大龙头中估值最低的英特尔都有足足43倍市盈率。这种不计算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却以“未来”论英雄的投资风向很快就出现爆破,即使优秀的公司存活,其未来10年的股价都已被透支;例如思科在千禧年市盈率达127倍,科网泡沫爆破前一季更高达150倍,经过20年,即使企业业绩稳定向好,股价亦无法重回当年高位。所以,投资者在看好新经济股前景的同时,亦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切忌盲目高追。当热炒的风潮退去之后,这些企业可能需要不知道几多个20年才能偿还投资者向其“未来”投入的信任。

  (作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