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新闻分析/港初创六年多3倍 发展路崎岖\李洁仪

2021-08-30 04:23: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推动创科发展,投放超过140亿美元(约1092亿港元)持续完善创科生态环境,香港初创企业的数目持续增长,过去6年大增3倍,至今已有3400家,孕育出11家“独角兽”(Unicorn)企业。

  其中两只独角兽决定走进资本市场,借筹集发展资金以进一步壮大,把估值由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生长成为估值100亿美元的“十角兽”(Decacorn)公司,甚至是千亿美元估值的“百角兽”(Centicorn)。

  事实上,初创界“九死一生”是常见现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莫说是独角,要崭露头角亦非易事,更何况跑出成为上市公司。

  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曾经追踪逾千家美国科技初创,发现在10年间,这批初创公司能跻身“独角兽”行列的比例只有1%,100间初创只能育成一只真正的“独角兽”。

  初创公司的步向失败,大部分因误判市场形势,如产品缺乏市场需求,即相关产品或服务未能解决市场痛点;团队重心欠清晰亦是致命伤,稍遇挫折便打退堂鼓,未能坚持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起头难,初创企业确实难以寻找投资者,导致发展资金不足,以AI独角兽商汤为例,原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团队创办,首年基本上没有发展资金可言,只依靠借助大学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研发得出的技术则归大学拥有。

  另一港产独角兽GOGOX,由经营饭盒广告做到召车平台,不算一帆风顺,更多次濒临破产边缘,最终抢占香港市场半壁江山。

  两只独角兽教识所有初创公司,香港的初创环境持续改善,初创企业想要走到独角兽靠的是初心,甚至是坚持的能力,才能走到成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