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财经纵横/结合产业及区域发展 振兴经济\凌 昆

2023-11-10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的特首施政报告中,振兴经济部分十分着重推动产业发展及北都区建设,特别是其中的创科产业与河套科技园等重点。这里面又蕴藏了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等机制的建设,有关问题及政策宜及早研究。

  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香港在内外环境带来的压力下这更为迫切,并要以此来支持:(一)香港经济的升级转型,以保证持续发展及不断改善民生。(二)提升本港竞争力,以巩固及维持国际都会及经贸中心地位。(三)建立特区政府提出的八大中心、融入大湾区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主要发展路向。

  多办听证会广纳意见

  在新形势下,订立有效全面的产业发展政策至为重要,且特别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防止一刀切地运用“大市场小政府”原则,在市场失效地方(如创科、新市场开拓等)必须实行“大政府”,即以积极强力的措施支持产业企业,否则将一事无成。过去香港在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因而浪费机遇坐失时机。其次是要制订针对性的专门产业政策,以应对个别产业的特殊情况及需要。笔者早年在澳洲联邦政府工作时,便曾参与此类政策的研究。当时有一种机制值得借镜,就是设立专责的产业听证会,由产业扶助委员会的专门机构统筹,向政府作出报告及建议。听证会收集利益攸关者的意见,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客户、资本及员工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等,是个比较彻底有效的咨询制度。特区政府提出的多项计划,如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建设医疗创新枢纽、微电子研发院、超算中心及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等,都适合采纳听证会机制。由此可避免当局闭门造车及民众隔膜等问题,从而引发社会关注,有助集思广益及凝聚共识。

  北都的开发乃关乎香港前景及能否长久维持繁荣安定的关键大事。其建设可起到多重作用,包括推动经济升级、建立创科产业,提升本港整体竞争力,融入大湾区和解决住房供给等民生基本问题。因此对此事必须有最高度重视及紧迫感。施政报告已就此提出了更多具体计划和相关政策乃及时和必要者。另方面一些根本性问题必须先予厘清。首先是北都与屿东新城的关系。现时特区政府属意二者并行同建。这未尝不可,但有两点必须确认:(一)要有优先次序,在资源占用上(包括政府人员的配置)北都应优先。(二)屿东项目的提出较早,当时还未有北都计划,故其构思在今天须予检讨,特别是关于两大区域的功能如何定位和合理分工等。其次是资金来源的配置。两者都应有财政及社会集资投入,比例多少按实际情况而定。故两者的融资及未来营运,均须按市场化企业化的原则行事,即使公共货品的供需也须如是,不能例外,但这样或须有体制改革作为基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