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就跨境金融、市场开放、业务创新、规则对接等关键领域明确未来几年发展目标和开放路径,全方位推动国家金融高水平开放。今后,香港将由现在的“超级联系人”,逐步提升为“超级增值人”,在深化对外开放等层面贡献国家所需。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强调,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等。《决定》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在上述重点领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望持续得到政策支持,并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和开放互促格局。另一方面,同步部署“引进外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要求“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深耕。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作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改革任务,反映了夯基固本、循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系统考量。在建设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方面,除了直接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外,金融互联互通机制提供依托存量和在岸资源优势丰富离岸市场生态的独特路径。
发挥离岸人币枢纽优势
以香港为例,拓展人民币计价在“南向通”机制中的应用范围、“北向互换通”落地,分别提供依托香港存量港元金融产品优势转换和引入内地在岸衍生人民币产品优势、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投融资产品的便捷路径。此外,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也将发挥助力离岸人民币生态系统建设的作用。
《决定》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金融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规则标准对接是金融市场联通的前提,也有利于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提升本地金融业务辐射范围和国际影响力,是金融开放“无形”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当前,技术跨界渗透、经济低碳转型等推动金融创新提速,相应在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为内地参与标准规则制定提出需求也提供契机。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