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不惧竞争 芯片国产化全面提速\李灵修

2025-09-18 05: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随着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内地芯片自主可控程度将会不断加深。

  针对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长期打压,中国政府近日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此举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背后亦反映出国产芯片已具备一定的替代能力。相信随着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芯片自主可控程度将会不断加深。

  上周五(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32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多家公司涉及中国芯片业务。次日(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芯片贸易政策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并针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本周一(9月15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声明表示,由于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将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

  资金追捧自主替代

  与此同时,内地科网巨头纷纷表态对于国产化AI芯片的支持。周一于深圳召开的“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宣布开放自身AI落地优势场景,并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另据媒体报道,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PPU,将完全依靠内地代工厂生产,其主要参数指标可对标英伟达的H20芯片。受到多重利好因素刺激,本周芯片自主替代概念股连续冲高。周一上海贝岭(600171)、怡亚通(002183)涨停;周三中芯国际(00981)盘中涨超10%,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内地高度重视芯片行业的自主可控。仅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制造设备金额就高达309亿美元。同期中国前五大芯片设备制造商的业绩也都创出纪录。其中,北方华创营收增长35%,淨利润飙升逾44%,成功跻身全球设备制造商营收前六,此前该领域一直都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主导。国产芯片性能与产能的同步提升,意味着自主替代已是“箭在弦上”,只差一个机遇窗口。以模拟芯片为例,调研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消费规模为1953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比达35%左右(见配图)。但多年来,内地市场都是由德州仪器与亚德诺半导体等美国公司主导,这是由于模拟芯片具有较强的“黏性”──产品生命周期长,客户一旦选用,不会轻易更换。

  打破西方主导市场

  今次中国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很可能会扭转产业格局。内地厂商或出于供应链安全性的考量,在市场上寻找替代方案。一旦国产芯片大规模引入现有产品线,即使未来中美对等关税取消,厂商也很难重归美国供应商。譬如,中国家电产品的模拟芯片国产化率就在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达到65%的水平。

  自拜登政府以来,美国持续收紧芯片出口限制,以阻止美国半导体巨头对华销售先进制程芯片。今年4月,白宫以“符合国家和经济安全利益”为名,一度叫停“中国特供版”芯片的出售,其中包括英伟达的H20芯片及AMD的MI308芯片。最终在多方斡旋下,两家公司同意将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以换取芯片的出口许可。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分别占英伟达总销售额的13%(170亿美元)和AMD的24%(62亿美元)。

  但尴尬的是,因为“中国特供版”芯片的性能打折,以及国产芯片的全面崛起,眼下中国买家对于H20与MI308芯片的积极性并不高,特朗普想借机“捞一笔”的计划大概率要落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