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储局于9月17日宣布减息0.25厘,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到4.00厘至4.25厘。
在通胀压力逐步缓解及能源价格回落的背景下,亚洲多数经济体仍对货币政策保持审慎,主因与美国利率差距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及本币贬值。然而,美联储减息及市场预期进一步宽松,为亚洲央行提供更大操作空间。
印尼央行亦于17日意外减息,正好印证区内政策转向的可能性。美国加征关税导致企业提前备货,推动亚洲贸易量上升,令区内经济保持韧性。同时,多项双边贸易协议有助减少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企业信心。尽管出口放缓及偿债压力仍存,但亚洲多数经济体录得经常账盈余,为进一步宽松政策提供稳固基础。
自4月以来,亚洲货币表现落后于其他新兴市场,主要因面对更高的贸易壁垒风险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然而,在通胀压力减轻及美元走弱的环境下,亚洲新兴市场货币有望反弹,尤其高收益货币更具吸引力。尽管区内部分国家政治发展可能影响政策方向及投资者情绪,整体而言,货币前景转趋正面,为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亚股具估值优势
美联储减息有助提升全球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亚洲市场因此持续吸引资金流入。近月资金涌入亚洲,受惠于人工智能及科技热潮,以及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重新关注。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政策支持及企业盈利改善的推动下,逐步重拾吸引力。
虽然亚洲股票近期表现强劲,估值吸引力略为减弱,但相较已发展市场,亚股仍具估值优势。加上区内经济增长稳健、政策环境宽松,以及企业改革推动公司治理与盈利能力提升,均有助增强市场吸引力。投资者可考虑在多元化配置中增加亚洲资产比重,以捕捉潜在回报。
美联储减息标志全球货币政策进入新阶段,亚洲地区具备政策调整的灵活性与资金吸纳潜力。随着风险偏好回升、美元走弱及区内改革持续推进,亚洲资产有望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焦点。
(作者为宏利资产管理高级环球宏观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