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美国的“稀土霸权”是如何丢失?\李灵修

2025-10-18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稀土储藏量约为4400万吨,占全球约40%;冶炼分离产能约为每年25万吨,占全球的90%。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垄断全球稀土产能,在分离加工技术方面也占有代际优势。但如今美国年均淨消费约1万吨稀土金属或合成物,惟自身产能仅有250吨,97%以上依赖进口。曾经的稀土大国,何以至此?

  截至2024年,中国稀土储藏量约为4400万吨,占全球约40%;冶炼分离产能约为每年25万吨,占全球的90%。更关键的是,中国稀土加工成本要比美国低60%。

  美国:去工业化与冶炼外包

  1949年,加州山口关(Mountain Pass)大型稀土矿的发现,帮助美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国。1950年代,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离子交换分离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使得联邦政府掌握到彼时最先进的稀土冶炼加工技术。至1960年代中期,美国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量,在冷战时期支撑了自身军工科技的研发,以及彩色电视等电子消费品的普及。

  但到了1990年代,美国的去工业化趋势如火如荼。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美国企业选择将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直接运往中国进行加工,这种“冶炼外包”模式导致本国稀土加工厂接连倒闭。

  稀土的分离与加工须经历极其复杂的流程,而长期的产业空洞化又造成美国相关技术人员与工程师团队的流失,这也使得其与中国的稀土技术代差越来越大。此外,山口关矿场在1998年曾因放射性物质洩漏而停工,其后多年又在环保与财务压力下数次关停,增加了美国稀土产能的不稳定性。

  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后,启动了稀土供应链的重组计划,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50%的中国进口替代,2035年替代率提升至70%至80%。7月1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扶持本土唯一稀土矿产与精炼企业MP Materials(MP),投资4亿美元换取15%股份、成为后者最大股东,并以中国市场价两倍的水平(110美元/公斤)签署了收购MP Materials钕镨产品的托底协议。今年以来,该公司股票已累计上涨437%。

  中国:规模效应与鸭舌理论

  当然,产能可以奋起直追、技术可以迭代发展,但中国稀土产业的规模效应及其带来的成本优势,是美国短期内无法企及的。在这里,笔者以稀土中的镓(Ga)为例来做一介绍。

  镓,作为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和高科技领域,是家用充电头、太阳能面板、车用电机及军用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铝业(02600)的年报信息,须冶炼2000万吨氧化铝才能提取146吨的镓。而每生产1吨氧化铝,又需要2吨铝土矿、0.25吨石灰与0.5吨标准煤。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要得到稳定的镓产能,首先要投资千万吨级别的氧化铝工厂,其次为了处理剩余的氧化铝,还要投资同等级别的电解铝工厂。保证各个工程能够顺利运行,每年的电力支持高达1000亿度。

  稀土的稀缺性源于自身的伴生矿属性,在分离加工的同时还要“消化”庞大的附属矿产,这就要求生产国必须拥有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与之匹配的市场胃纳空间,用来分摊稀土的生产成本。

  笔者以“鸭舌”产业打个比方。好比美国人酷爱食鸭舌,但不吃鸭肉。如果你在美国建立一家养鸭子农场,所有费用只能通过鸭舌这一单品来回收,售价自然高到离谱。相比之下,你在中国养鸭子,鸭肉可以用来做“北京烤鸭”、鸭架可以用来煲汤,鸭血可以用以打边炉,甚至鸭毛都能制成羽绒服,那么鸭舌的价格优势自然也会体现出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