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共享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房策的主要元素之一,而过去五年,早有多家发展商倡议类似发展,涉及最少五个地点,料可提供超过1.5万个公营房屋供应,其中尤以恒地(00012)最为着紧。
特首林郑月娥日前在其第二份施政报告中,除东大屿填海造地外,“土地分享先导计劃”以释放私人所持土地的发展潜力,亦是未来重要的土地来源,相关土地更要有六至七成是作公营房屋发展。此所谓土地分享或前称公私营合作发展的概念,其实几年前已由傅老榕家族及恒地,向城规会申请其元朗南生围湿地保育暨住宅发展项目中率先提出,拟建2521伙分层住宅及独立屋中,会拨出约570个分层单位,交与政府作居屋出售,不过,因南生围发展涉及极敏感的生态环境而被城规会否决。
新界拥数千万呎农地
在新界拥有数千万方呎农地的恒地,随后再向城规会申请改变大埔蕉坑,即鹿茵山莊附近的土地用途,提出另一个公私营房屋发展计劃,将该幅逾39万方呎土地,分作两个地盘发展,共兴建795个私人及公营房屋单位,有关申请得到城规会支持。不过,恒地早前欲更进一步,有意增加该计劃的发展密度,由获准的1.2倍,增至2.1倍,可建单位量增至约1400个,其中公营房屋由获批的289伙,增至约540伙,有关建议并不正式向城规会提出申请。
继蕉坑计劃,恒地同时又向政府进言,提议政府应扩大粉岭前皇后山军营住宅社区发展计劃,将旁边逾30公顷土地纳入发展範围之内,军营以西土地,以地积比率6倍的较高密度发展,兴建13450个公屋及居屋单位;军营北面土地,则作私人住宅发展,提供约7700个单位。再连同原有军营土地发展,构建成一个提供超过3.4万个公私营单位,及容纳逾十万人生活的小社区。然当时因各项基建问题,该建议未被当时城规会接纳。
除恒地最着力外,会德丰地产亦曾向城规会申请,将位於香港教育大学附近的一幅农地,改作公私营房屋发展,共提供逾2700个单位,惜在太多反对声音下,据悉发展商已暂时撤回该申请。
至於最新由中旅集团提出在粉岭塘坑的住宅发展计劃,因只建议将其中一幢作首置上车盘之用,未能明确肯定是公私营发展模式。即使如此,连同上述恒地及会德丰地产的计劃,总单位量约2.94万伙中,有超过1.53万伙是公营房屋,公营比例平均超过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