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地产 > 正文

密锣紧鼓/新地12项规划 捕捉北都区机遇

2022-06-01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地及有关人士在北部都会区拟议发展项目

  本港拥有逾11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已开发的只有三成多。幅员广阔的新界西北平原,长久以来未得到完善的规划发展,特区政府早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中有宏观探讨新界北部经济带,然近10年间提出的多个新发展区,至今才开始成形。\大公报记者 林志光

  当国家于2019年公布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世界级湾区城市,以及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港澳提升竞争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方向,特区政府去年便以香港2030+为基础,整合新界北部由西至东,横跨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以及多个新发展区与研究区如粉岭北/古洞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港深创科园、新界北新市镇等,组成一个总面积约3万公顷的北部都会区,积极发展创科产业,促进新经济发展,与维港两岸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会区相辉映,成为本港“南金融、北创科”的两大经济引擎。

  拥农地储备约3500万呎

  基于地理位置,香港与深圳在大湾区内是两城相倚,已有多个口岸连接,因此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也顺理成章地形成双城三圈的发展概念。三圈中的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是深化与前海金融专业、物流及科技服务的经济合作,成经贸商务区。港深紧密互动圈则是双城共同推动创科产业发展与合作,构建新田科技城,成为香港硅谷。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则发展生态保育及人文自然的优閒绿色旅游产业。

  在特区政府过去10多年于新界北提出多个新发展区及研究发展区域之时,在新界拥有农地的多家发展商,已为土地寻求提升发展潜力的机会。当特区政府去年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概念,并勾画未来其在大湾区内的发展角色及前景后,发展商针对本港长远房屋土地供应短缺问题,更加积极地为所持土地寻觅增值的发展机遇。其中本港最大地产商之一的新鸿基地产(00016)最为踊跃。

  新地是本港第二家拥有最多新界农地的发展商,估计农地储备约3500万方呎。该集团除活跃于竞争政府土地及一铁(港铁)一局(市建局)项目外,亦不断将所持的“生地”变成“熟地”发展。过去数年已有多幅土地获城规会批准兴建住宅。

  上月三地申增发展密度

  在北部都会区概念出笼后,新地单在5月内,为沿北环綫铁路的元朗青山公路潭尾段、石湖围及攸壆路共3幅土地,申请大增发展密度,以共提供约2.7万个私人住宅单位。去年也响应政府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提出在元朗蠔洲路一幅逾6万方呎发展一个超过4000个单位的公私营合作计划。

  粗略统计,连同过去几年间,已获规划许可、和仍待处理中的申请个案在内,该集团在北部都会区范围内有约12个项目(不包括已在兴建中的项目),如全数获准发展,将合共提供约4.78万个私人住宅单位,及2616个公营单位,换言之公私营单位涉及超过5万伙,预料可容纳居住人口约13.24万人,比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约10.8万人还要多;而本港湾仔区的去年人口统计,也只约16.5万人。可见新地欲参与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上,远胜其他发展商。

  迄今所见,该12个项目,主要分布在经济及创科产业为主的两个发展圈内,其中尤以基建及配套相对成熟的港深紧密互动圈内为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