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手私宅买卖登记量
受到第5波疫情、俄乌冲突及欧美重手大幅加息抗通胀等等影响,本港楼市上半年笼罩观望气氛,二手私宅买卖仅约1.68万宗,按年减少逾40%;二手楼价指数亦微跌收场,比去年底回落2%,曾经领涨大市的新界东楼价,上半年更急回逾4%。有学者指,港息趋升,楼价难免受压,料本港楼价下半年回落约2%至3%,年内难以重返去年高位。/大公报记者 林惠芳
甫踏入2022年,正当市民兴致勃勃筹备春节家庭聚会之际,新冠Omicron变种病毒突然在本港社区爆发,新增确诊数字连日急升,特区政府为免病毒扩散,今年2月初宣布再度实施限聚令,市民为免受感染,马上煞停睇楼活动,二手交投即时萎缩,今年2月及3月份的私楼买卖登记跌至2000宗边缘。随着疫情3月底见顶,4月份起分阶段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积压已久的购买力随即爆发,“新按保”效应也逐渐浮现,今年5月二手住宅买卖登记达4098宗,按月飙升28%,兼创去年8月后的9个月新高。
九龙楼价较高峰跌近8%
疫情放缓,本港楼市气氛开始回稳,惟多个新盘第二季开始倾巢而出抢客,摊薄二手购买力。再者,美国联储局为遏抑通胀,今年3月开始加息,短短3个月已3度加息共1.5厘,虽然本港银行暂未跟随,惟本港资金加快流出市场,令本地银行同业拆息(Hibor)有上升趋势,截至6月中旬,与楼按相关的1个月期港元银行同业拆息飙升至约20个月高位,令二手价、量受压。事实上,本周三(6月29日)据市场人士透露,有本地零售银行近日调整H按锁息上限,由原有的2.5厘上调至2.725厘,加幅0.225厘。此外,有一家新加坡资金背景的本地零售银行,则将300万至500万元贷款额的锁息上限由2.5厘上调至2.6厘,加幅0.1厘。
综合土地注册处数据,截至6月21日,6月二手私宅登记暂仅2051宗,上半年暂录16756宗,利嘉阁地产预期整个上半年最终可录17705宗,将较去年下半年减少21%,创近7个“半年度”最少;上半年二手私宅登记总值料达1641亿元,较去年下半年的2088亿元料跌21%,成近两年表现最差的半年度。
楼价方面,由业界编制、反映主要屋苑楼价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截至6月17日报180.78点,较去年12月底回落2.04%,若与去年8月历史高位191.34点比较,楼价不足1年下跌逾5.5%。
上车客忧虑加息周期来临,入市态度犹豫,中小型单位楼价指数报180.08点,对比去年12月底回落2.23%,较去年8月历史高峰更下跌5.8%。反映豪宅的大型单位指数报184.33点,半年下跌1.12%,相较去年8月历史高位则回落3.99%。
四大分区方面,上半年以新界东表现较逊色,该区指数最新报193.4点,较去年12月底回落4.22%,距离其2018年8月历史巅峰208.82点,仍有7.38%的差距。反观,新界西受惠于屯马綫等交通基建日趋完善,吸引不少外区客入市,指数上半年只跌1.7%,较其2021年9月高位下跌约5.64%。
市区楼价走势相若,港岛指数上半年回落2.38%,较其2019年6月高峰仍差7.56%;九龙指数半年跌2.27%,对比去年历史高位下跌7.94%。
预料最快本季加息
经济学家、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认为,美国联储局加息步伐急促,本港银行于资金流出之下,最快第3季上调息口,本港楼价下半年下行压力较大,预料跌幅约2%至3%,相信今年难以重返去年历史高位。不过,他预料美国加息或造成经济收缩,今年底或失去加息条件,届时若本港疫情稳定,楼市购买力又会出动,楼价会见支持,明年若加息周期结束,楼价有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