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地产 > 正文

表现失色/卖地收入半年仅62亿 13年最少

2022-07-02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政府过去14年上半年售出地皮数量

  卖地收入是特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今年上半年第5波疫情影响下,卖地次数减少,加上再出现大型地皮流标,令上半年的卖地收入(不计加油站及电讯站)只有62亿多元,是13年来同期新低,按年更大挫约逾87%。

  由于跟随长远房屋策略所定的房屋供应指标,特区政府近年下调每年私人住宅土地供应,今年上半年仅得3幅住宅地皮招标,唯一属大型住宅发展、估值60至80亿元的屯门青山公路大榄段地皮,5家入标者虽都是本地中大型发展商,终因未达到特区政府所订底价而流标收场。

  其余2幅是港岛小型住宅地,浅水湾豪宅地虽能造出本港官地的每呎楼面地价新纪录,超过6.2万元,但成交价也只约11.88亿元。至于湾仔皇后大道东住宅地,成交价也只19.62亿多元。连同粉岭工业地及东涌商业地,特区政府上半年只成功售出4幅土地,总收入约62.26亿元。与去年上半年售出6幅工业、商业及住宅用地,总收入超过493.5亿元比较,分别减少约33.3%及87.4%。亦是13年来同期新低。

  本年度卖地计划虽仍有数幅土地估值达百亿元,但能否赶及在下半年登场,以及本港银行势将加息下,发展商会否勇于出价争地,都影响下半年的卖地成绩。

  另方面,今年上半年完成的私人市场补地价项目,特区政府暂累收约194.86亿元,较去年上半年跌约14.6%。

  根据地政总署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暂已签立换地及改契协议,和私人协约的项目,所得补地价收入接近195亿元,其中最大宗是与九建(00034)签立其牛池湾清水湾道商住项目的换地协议,达96.58亿元。其实该项目早于去年10月已接纳政府所批出的补地价金额,惟办理手续需时,终拖至今年1月才签立协议。

  如扣除此项目,今年上半年实际补价收入应只约100亿元,主要来自房屋协会3个资助房屋项目的私人协约批地;及私人市场有3宗透过标准补价优惠所达成工业转商业用途的契约修订项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