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商业 > 正文

从阿里巴巴看互联网寡头的杀伤力

2021-04-15 15:18:21大公网 作者:欧阳倩倩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的阿里巴巴有点祸不单行。继多次被国家几大部门约谈后,近日的一笔182.28亿“天价罚单”再次引爆舆论。

  阿里巴巴此次受罚原因是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此次处罚金额也仅仅是阿里巴巴2019年境内销售额的4%,远没到另阿里巴巴伤筋动骨的地步。

  但近200亿罚款也是前无古人。巨额虽巨,对阿里巴巴及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确是件好事。在互联网公司走过野蛮生长,进入规模化成长的阶段,互联网巨头们需要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定位、法律边界,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相比于外界普遍猜测的阿里恐面临业务拆分的风险,罚款无异于“法外开恩”,同时也给“后来者”们提供了警醒:反垄断监管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以及中国需要快速崛起的趋势红利,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一跃成为中国头号互联网公司,紧随其后就是腾讯、百度,或是后来的字节跳动。除了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失势,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都已经发展成为千亿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早期,这些互联网公司充分利用法律在互联网领域的空白、监管宽松的现状,大量收割发展红利,也随之带来了数不尽的社会问题:用户信息泄露、假货横行、流氓软件层出、利用平台优势开展不正当竞争、依靠情色网游博取关注......

  另外,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未达到与现有政策红利和市场规模相匹配的程度。最新数据显示,阿里集团员工超过25万,腾讯员工超过8.5万,字节跳动员工超过10万。而市值远低于以上几家企业的车企比亚迪员工人数在23万人左右,央企中粮集团员工在12万人左右。在技术引领上,从近年的美国商务部实体制裁名单上也能看出一二,华为、中芯国际、大华科技、科大讯飞等企业的科技实力远高于上述几个互联网公司。

  社会责任未尽全责,却反复挑战法律底线,这也是迫使监管部门出手整顿的主要原因。除了前述发展早期出现的问题,互联网巨头在成熟后,利用自身数据优势对市场规则、舆论操纵、甚至国家金融造成的影响都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对国家金融安全的潜在风险体现在阿里巴巴旗下的“花呗”、“借呗”等金融工具。不具备有效偿还能力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金融工具先消费后还款的特点,在大量消费或借贷后,有些不具备还款能力,导致信用透支。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的信用卡透支额度达到了780万亿人民币,而中国2020年的全年GDP收入只有100万亿。杠杆率之高,足以影响中国经济的根本。

  互联网出现虽然已经20多年,但从历史长河看,它仍是新生事物。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在获得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需要放稳心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在自身定位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陈运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