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商业 > 正文

话你知/三科学家奠定基础 锂电池广泛应用

2023-01-16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9年对于锂离子电池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该方面做出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分别是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汉姆(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三人的努力令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锂离子电池成为可能。

  首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由斯坦利惠廷汉姆在1970年打造,当时正值石油危机爆发,惠廷汉姆因此着力于寻求能源替代品。随后他选择硫化钛为电池正极材料、金属锂为负极材料,不过受锂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影响,该产品有安全风险,因此转而研究通过更稳定的锂化合物代替金属锂。

  在1980年,锂离子电池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美国学者约翰古迪纳夫发现,若以钴酸锂作为负极材料,将可以储存多达3倍能量,且成品更小。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古迪纳夫在锂电池方面创造出大量成果,却连续遭遇商业间谍和专利盗用,知识产权“保卫战”持续不断打响,不过当中部分据传盗取专利的企业,随后都宣布破产。

  此后于1985年,吉野彰在前人的成果之上,设计出首个可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其所在公司在1991年和索尼合作完成商业化。

  至此,锂离子电池逐渐走向世界,为交通运输、通讯、电子设备等一系列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