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新经济浪潮 > 正文

看好中国市场海归精英加速回流 生物医药现黄金十年

2018-07-23 03:16:11大公报 作者:贺鹏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统计显示,最近两三年海归回国的人数越来越多,有部分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使行业的精英人才更充裕

“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有好的靶点,现在回国创业或就业还是很有机会的。”作为一位归国成功创业的先行者,药明生物(02269)CEO陈智胜博士认为,生物医药领域正掀起海归回流热潮。他强调,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大潮还没来,未来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的黄金十年,现在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巨大的生物医药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引人才政策的刺激下,大量海外高端人才正在加速涌向中国,令内地生物医药行业焕然一新,也迅速缩短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2016年10月,30岁的蔡怀涵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完成博士答辩毕业后,决定返回中国。不久他就作为高端技术型人才,被其故乡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的越洋医药引进,担任总经理助理兼新药研发经理。

读博期间,蔡怀涵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关于饮食限制与健康衰老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课题,同时还参与了受比利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抗衰老小分子功能性化合物的筛选课题。在此期间,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部分已发表在衰老领域顶尖的国际SCI杂志上。

抗衰老药料带来巨额利润

上述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整合分子遗传学、下一代基因组测序仪(转录组学)和电子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丰富了现有的衰老研究理论。正因为学业优异,2014年蔡怀涵曾被推选为优秀中国留学生代表,参加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比利时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会上,习近平希望年轻的中国留学生们早日学成回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祖国造福百姓。

“我想早点回国适应和锻炼自己,我的长期目标是能够把我在国外的学识和见闻,转化为生产力,为地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蔡怀涵表示,之所以决定回国、回泰州,一方面是想学有所成回国服务,另一方面国家人才引进和科研条件不断提高完善,国内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家乡泰州在生物医药企业和人才方面的集聚,已经有十年的积累。

他介绍说,老年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等)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延缓衰老的同时可以降低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国外针对衰老研究的课题和药物开发已成为热门领域,但国内的整体水平仍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衰老药物的开发将给整个医药界带来巨大的利润。

目前,蔡怀涵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的全球缓控释新药—针对II型糖尿病的新型制剂维糖项目,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新药临床批件。他重点参与的治疗疼痛新药维安项目,突破了市场上同类药物不能同时兼顾快速起效和持续有效的制剂技术瓶颈,该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重大新药专项资助,有望实现中国药物历史上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零”突破。

越洋医药的创始人闻晓光博士也是一名海归,他曾先后受聘于葛兰素史克、辉瑞、卡乐康等国际知名药企,回国后曾担任药明康德制剂部执行总监和扬子江药业旗下的科技部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底创办越洋医药。此外,该公司其他核心成员也都是欧美海归,均在知名跨国药企及美国药典委员会有过任职经历。

海归精英回国创业兴趣高

无论是在中国医药城,还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区,类似的海归创业和就业案例越来越多。曾有业内专家估计,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有100馀万人,其中30%是近几年从海外归来的精英。

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李竞指出,统计显示,最近两三年海归回国的人数越来越多,超过出国留学的人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这使行业内的精英人才更加充裕。

目前,药明生物的研发团队中,就有280多位资深海归科学家,占全部研发人员的十分之一左右,公司核心人员几乎清一色都是经验丰富的海归精英。

“生物医药行业没有天才,这个行业出不了比尔盖茨,也出不了乔布斯,成功的都是长者。”陈智胜笑称,医药研发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积累,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成功。

目前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国外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的实力都超过中国。在技术先进的高校和企业有过研发经验的海归人才,回国后自然会更吃香,也更有可能成功。实际上,目前中国比较成功的几家创新型药企也确实都是海归人才创办。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药学院分子药剂系主任黄力夫也注意到,原来中国很多优秀的人才出国后不愿回来,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中国创业或就业。他说,虽然目前中国生物医药的研发条件还不如美国优越,例如药品进入临床比较困难,但是监管部门正在改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很大,这对行业精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人力资源丰富 胜欧美同业

 

图:投资者参观港股上市公司泰凌医药

海归精英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上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但中国本土人才的优势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中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且成本较低,一直是吸引众多生物医药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国每年毕业生非常多,招人很快,在欧美地区招聘100个人都要招好几个月。”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坦言,人力资源丰富是药明生物跟欧美同行竞争的主要优势之一,目前公司拥有2800多名员工的研发生产团队;今年夏天,还将有超过1000名毕业生加入公司,而在欧美地区想短时间内招聘如此多的人才几乎没有可能。

李启靖说,目前中国生物医药研发方面的优劣势均十分明显,劣势是起步较晚、缺乏标准等,优势则是可供研究的病例以及从业人员数量众多等。

“我们业内流行一句话,‘再差的标准也比没有标准好’。”李启靖强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要想整体上实现弯道超车,首先就要解决缺乏标准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标准就不知道怎么做,即使做了也不知道怎么批。

药品监管部推进审批改革

他注意到,近几年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在此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例如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新版GMP认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但是还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营造最优良的环境。

李启靖认为,中国在生物医药研发和监管方面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不断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同时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并结合社会资本。如果能做到这些,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投资加码巩固竞争优势

药明生物于6月11日宣布,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折合约3.8亿元人民币)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新建现代化生物制药临床样品和商业化生产基地。这是药明生物在全球范围布局的第十一个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宣布新建的第三个海外生产基地。

在此之前的4月30日,药明生物宣布将在爱尔兰敦多克市新建一个总投资3.25亿欧元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是其在中国境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制药行业首个大规模的海外建设新厂投资项目。该基地总计新安装48000L流加细胞培养反应器与6000L灌流工艺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制药基地。

随后的5月22日,药明生物又宣布,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加坡币(折合约3.8亿元人民币)在新加坡新建现代化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此外,药明生物还先后于5月16日和18日宣布,分别在河北石家庄高新区筹建一个世界领先的生物药一体化研发生产中心,以及在江苏无锡新建一个总投资逾50亿元人民币的生命科技园。

“迅速占领市场。”被问及如此频繁的一系列大动作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药明生物CEO陈智胜非常简明扼要地回答道。他说,希望由此“把护城河做得深”,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药明生物同时为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伙伴开发161个生物药项目。但陈智胜认为,“看起来我们投资很大,但是如果这些项目都做得好的话,现在的投资还远远不够。”

政府加大资助 挺行业发展

图:药明生物生产车间

中国政府加大招引海外人才以及支持科研创新的诸多政策措施,对海外高端人才回流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李启靖坦言,从生物医药领域的现状来看,美国是大部分创新的源头,但现状是美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对于基础研究的资助在不断压缩;相反,中国政府对于基础研究的资助在不断加大。

“科学家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研究,政府层面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李启靖说,经过多年的积累,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即将迎来爆发期。此时中国政府加大支持,再加上国内外资本的投入,一定会吸引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并极大地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招才引智计划频出台

2008年,中国推出雄心勃勃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著名的“千人计划”,2010年又进一步启动“青年千人计划”。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大量招才引智计划,入选这些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均能获得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些计划虽然并非单纯针对生物医药行业,但是从细分领域来看,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当中以生物医药行业居多,其中很多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风云人物。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