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盲盒游戏 新瓶装旧酒

2020-12-06 04:23:48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周在港招股的泡泡玛特引人瞩目,由于公司卖盲盒的业务独特,市场缺乏参照标的,外界对其估值争议极大。2019年4月,泡泡玛特从内地新三板退市,当时市值20亿元人民币。如今泡泡玛特转战港股,竟“叫价”70亿美元(约460亿人民币),一年半时间估值飙升23倍。难怪有人质疑,泡泡玛特是来割韭菜的,盲盒其实是个“韭菜盒子”。

泡泡玛特的底气来自内地盲盒风潮的兴起。资料显示,中国潮流玩具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6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4.6%。单看泡泡玛特,公司营收从2017年的1.5亿到2019年的16.8亿,三年翻出十倍;同期利润也从150万扩大至4.5亿,完成三百倍的增长。

盲盒如同聚宝盆,它的魔力来自哪里?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福袋。明治末期,日本百货公司为了年底清货,会将积压商品装入福袋出售,消费者如同参与抽奖游戏,激发了自身的“博彩心理”,福袋成为爆款,被视为“盲盒1.0”。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ACG(动画、漫画和游戏)文化的流行,商家将相关主题玩具放入扭蛋中供人购买。由于自身的IP价值,以及衍生出来的社交属性,扭蛋逐步风靡整个东亚,“盲盒2.0”就此诞生。

内地90年代也曾接受过盲盒的洗礼,代表产品就是统一集团旗下的小浣熊乾脆面,乾脆面包装内随机派发“水浒英雄卡”,通过“集卡式营销”席卷全国中小校园。等到了十多年前的网游时代,线上举办的抽卡活动层出不穷,亦是盲盒游戏的3.0变种。

既然“盲盒”是老把戏,为什麽搭上潮玩概念后还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来看一下泡泡玛特的客户群体构成,女性用户占比75%;18至29岁年龄段占比58%;8000至20000元月收入占比90%。由此可知,盲盒的主力消费者其实是年轻白领女性。复习一下前文的盲盒发展史,从ACG到乾脆面、再到网络游戏,过往玩家是以男性为主,而这次它又找到了“新瓶”。

从淘宝上盲盒评论区的关键词来看,“可爱”出现的频率最高,达2217次。而泡泡玛特最受欢迎IP──“撅嘴少女Molly”,更是契合了时下女性形象的自我认知。可以说,女性消费者是在为“颜值”和“价值表达”买单。

盲盒风潮的背后是年轻白领女性的消费崛起,与喜茶、完美日记的爆红逻辑类似,都是女性“悦己经济”的一种延伸。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