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反垄断反思(之三) | 社区团购方兴未艾

2021-01-03 04:23:41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本轮反垄断的“风口”,社区团购在过去一个月里成为众矢之的。先是在12月11日遭《人民日报》点名,“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力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的担当、有更多的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其后多家食品企业开始限制经销商向社区团购平台供货,防止补贴销售扰乱市场价格体系。到了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行政指导会,规定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九个不得”,算是给行业画下了“发展红线”。

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发端于2018年,是一种以住宅小区为单位的并购行为。团购平台会在每个社区选出“团长”负责业务,所在区域用户通过微信群组向“团长”下单,主要涵盖生鲜蔬果及日化商品,“团长”则从中抽佣10%的费用。社区团购在刚出现的头两年不温不火,但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市场快速完成了消费者教育,互联网巨头开始入场。

2020年6月,滴滴率先推出社区团购小程序“橙心优选”;7月,美团成立社区团购事业部“美团优选”;8月,拼多多开始在湖北武汉试点“多多买菜”;11月,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试运营社区团购;12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带队,重组电商拼团业务“京喜”进入社区团购,并斥资7亿投资兴盛优选。在此过程中,巨头们的烧钱速度惊人,社区团购平台每月在单一省份的亏损额可达3000万至4000万,除海量商品补贴之外,亦斥重金挖角“团长”资源。

令人意外的是,香港在本轮的社区团购热潮中几乎与内地市场同步,数间内地背景的跨境团购平台取得爆发式增长。据笔者了解,某平台今年在香港市场的营收同比飙升五倍,客户规模同比扩大三倍。

正如上期专栏所说,在资本与流量的加持之下,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商业实现降维打击,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在存量经济时代,监管层的关注重点亦从“做大蛋糕”向“合理切分蛋糕”转移。

社区团购无疑挤压了传统蔬果商贩的生存空间,但与惯常思维所不同的是,受冲击最大的并非是街市菜贩或社区小卖舖,他们实可转型为“团长”做平台在社区的桩脚,反而二级批发商及小型商超面临的挑战最直接。盖因团购平台从一级经销商进货对接消费者,扮演的其实是中间商的角色。而目前全国二级批发商大约有近万家,涉及就业人数保守也有几十万。社区团购一旦实现垄断,不少人将饭碗不保。

那麽,社区团购模式是否已经走到尽头?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与过往“先发展,再治理”的思路不同,监管层今次反应迅速。“九个不得”规范了行业发展方向,尤其对价格因素进行指导,有效防止了“资本无序扩张”的出现,相当于为社区团购从业者戴上了紧箍咒。

其次,社区团购是电商进化的必经阶段。行业从最初以阿里为代表的2B(对商家)平台,到淘宝为代表的2C(对消费者)平台,到聚美优品为代表的垂直细分平台,接着是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线下店、再到各家直播平台的兴起。交易频次提升、客单价下降的大趋势从未改变,社区团购正是符合这一潮流的产物。可预见,本轮“社区大战”的结果将颠覆内地电商产业原有格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