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美国反托拉斯往事

2021-04-18 04:23:39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9世纪70年代美国步入“镀金时代”,经济极大繁荣的同时大型企业开始崛起。其后美国财团发明了“托拉斯”玩法,即同业巨头们抱团组队,从而主宰市场和控制价格。托拉斯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彼时12%的人口拥有全美90%的财富,由此阶层矛盾日益尖锐,底层人民发动了那个年代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中,1886年的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大罢工,成为了五一劳动节的滥觞。

  民怨沸腾之下,政客们也借题发挥。188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所有候选人都将反托拉斯写入政治纲领,而最为激进的是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谢尔曼议员。虽然谢尔曼最终无缘问鼎总统宝座,但次年他向国会提交的反托拉斯草案获得通过。这部《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也被称作《谢尔曼法》,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案。

  可惜的是,《谢尔曼法》出台得太过草率,甚至没有对“垄断”给出明确定义。谢尔曼自己都坦言“我们很难在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商业联合中画出一道精确的线来”,他主张具体标准应该由法官来判断。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为后来的反垄断乱局埋下伏笔。

  1897年上台的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民间视作资本家的傀儡,在其任内企业合并活动明显增多,反而工人联合罢工、要求加工资等一致行动,被认定是一种垄断行为。当时出现的尴尬局面是,《谢尔曼法》出台后托拉斯组织扩张更快。有统计显示,1904年美国共有318家托拉斯组织,其中93%是在1890年后产生的。

  1901年,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这位“老罗斯福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有感于社会撕裂的现状,他一上台就拿托拉斯巨头祭旗,首先开刀的就是“铁路托拉斯”北方证券,随后又成功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美利坚反托拉斯小能手”的称号当之无愧。

  如此看来,美国政府对《谢尔曼法》的诠释十分混乱。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界才开始关注垄断的边界,为反垄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当时哈佛学派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认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涉嫌垄断,只需要看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企业数量及规模大小,这套理论相当于论证了“大即原罪”。“结构主义”被着名法官勒尼德.汉德所采用,他的裁定标准就是,“90%的市场份额构成垄断;60%至64%的市场份额是否构成垄断还有疑问;而33%的份额则不会。”

  七十年代开始,美国陷入滞胀危机,芝加哥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流行。芝加哥学派驳斥了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并认为应该将效率原则引入到反垄断案件中。该学派认为,技术的革新会提升生产效率,并颠覆原有产业垄断格局,因此政府只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即可。这一思想至今仍是各国反垄断的重要参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