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疫苗经济学之四 | 被扣住命门的“世界药厂”

2021-06-20 04:24:09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刚闭幕的G7领导人峰会上,七国承诺在未来一年内向贫困国家捐赠10亿剂新冠疫苗。但按照目前形势,这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据WHO(世卫组织)预计,若全球实现群体免疫,疫苗还存在100亿剂的供给缺口。也因此,不少人呼吁放开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方便更多国家参与到生产环节。

  事实上,世界各国很早就意识到,面对重大公共健康危机时,药品供需会出现巨大鸿沟,专利保护机制将延误治疗时机,最终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因此在1995年WTO(世贸组织)成立之初,各成员国便统一签署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规定在特殊条件下,成员国可未经专利持有人许可,生产、使用、销售针对公共健康危机的专利治疗药品。

  TRIPS协议无意间为印度的医药产业升级打通了“捷径”。在其后的十年间,印度以公共利益、文化传统、公共健康等理由,对大批海外药物专利执行了强制许可,同时多次修订本国《专利法》,彻底废除了“药品专利保护”制度。自此,印度经历了由仿制药到创新药的产能跃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药厂”。

  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就是“印度模式”下的成功案例。该公司成立之初通过引入海外先进技术,生产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疫苗。由于印度的保护主义立场,公司倚靠远低于进口疫苗的价格,迅速占据了本土市场。

  不仅如此,印度血清研究所在国内攫取第一桶金后,积极开展自主研发。进入21世纪,公司超过8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全球65%儿童至少接种过 一次来自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疫苗。

  去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印度与南非向WTO提出请愿,希望授权让研发能力薄弱的国家也能参与疫苗制造,但很快遭到欧美国家的联手抵制。等到了今年初多款新冠疫苗上市,分发情况却极为混乱。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拥有全球16%人口的高收入国家预定了全年70%的疫苗产能。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开始限制疫苗与原材料的出口,仅有中俄生产的新冠疫苗对外援助。为促进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分发,WHO、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共同召集成立了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印度自然成为了COVAX平台的主力生产者,印度血清研究所承担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AZ)及其他四种疫苗的生产任务,占全球供应量的五成。

  然而,欧美国家的原材料出口禁令极大限制了印度疫苗的生产,而该国4月再次爆发疫情,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连印度血清研究所执行长普纳瓦拉(Adar Poonawalla)也拖家带口跑路英国避疫,他在Twitter发文呼吁:“如果我们要真正团结起来击败这个病毒,我谨请美国取消原材料出口禁运,以使疫苗产量提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