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庇古税与碳交易

2021-07-18 04:23:36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本周五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9时30分,首笔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人民币,下同),交易额为790万元,象征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在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污染治理一直困扰着人类。是由政府征税还是交给市场博弈?这是一个被反复探讨过的问题。

  1920年,剑桥学派创始人庇古在其撰写的《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一则经典案例:在铁路沿线分布由很多村庄,当火车经过时喷出的火花可能会对周围的树木或农作物造成损害,而农民很难获得火车公司补偿。庇古给出的解决之道,就是政府对火车公司征收补偿性税收,让其承担应有的代价。也因此,后世也将环境污染税称作“庇古税”。芬兰在1990年最早开始征收碳税,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其含碳量设计定额税率来征收。

  但“庇古税”的有效性也广受学界质疑,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科斯。科斯的主张是只要明确产权,市场自由交易可以解决问题,而无需政府干涉。在“火车案例”中,只要明确农作物的产权,农民就能与火车公司协商,最终二者可以达成交易。或是农民将土地出租给火车公司用于“排污”;或是火车公司考虑到租金太贵而改进内燃机技术,解决火花喷洒的问题。后来,科斯将这一探讨经济外部性的主张写入了《社会成本问题》。

  在目前各国建立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大家将二氧化碳视作一种私人商品进行交易,企业为二氧化碳排放支付应有的成本。企业多排放多购买,多支付排放成本。但我们清醒意识到的是,全球极端环保主义可能会增加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压力。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尼古拉斯.斯特恩发布的《斯特恩报告》预测,考虑到突然大规模气候变化的风险,温度上升5-6度将造成相当于全球GDP 5%-10%的损失,而欠发达国家遭受的损失成本将会超过其GDP的10%。

  也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味拒绝碳排放,而是经过市场博弈抑制污染性需求,从而实现真正的“碳中和”。因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本质是,污染者没有为其排放付出应有的代价。碳排放交易市场正是试图通过价格机制的构建,调节“农民”与“火车公司”的利益诉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