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技术脱钩两败俱伤

2022-09-25 04:23:56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对华的技术围剿步步紧逼,除了在芯片产业链上加速脱鈎外,生物医药领域俨然成为新的战场。美国总统拜登先是在本月12日签署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计划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生物技术研发,促进製药业及农业、能源等行业的“美国制造”,以减少在相关领域对国外的依赖。很显然,这里的“国外”指的就是中国。

  其后,拜登又于15日签署行政命令,要求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加强审查某些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特定交易,尤其是来自“竞争或敌对国家”的资金,并对美国在技术领先地位方面构成的国安风险,其中就包括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

  事实上,在经历了疫情初期的短暂躁动后,美股生物医药板块估值整体偏低,不少标的堪称“物美价廉”,的确吸引到中资同业的关注,但这一势头开始遭到美国监管机构的打压。

  今年2月份,凯莱英(002821.SZ)宣布,拟通过合并方式以自有资金约5794万美元,收购Snapdragon(SNAP.US)公司剩余股权。据悉,Snapdragon在创新药及API(活性药物成分)生产中应用连续性技术的尖端技术,凯莱英借此收购有意布局海外小分子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领域。但在拜登签署行政令后不久,凯莱英于9月18日公告称,公司经审慎评估,与Snapdragon公司及各方股东代表经过多轮磋商,决定终止本次境外股权收购事项。坊间传闻,该交易早在9月9日即被CFIUS叫停。

  另有市场消息,中国生物製药(01177)收购F-star(NASDAQ:FSTX)的交易也在9月16日遭CFIUS延长审查。中国生物製药原计划斥资1.61亿美元,或每股7.12美元买入F-star所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目前来看该收购也是凶多吉少。

  美联储近期频频放鹰、激进加息的目的旨在降低滞胀风险,但要知道滞胀的根源不在货币政策,而是技术革新的速度放缓,生产率的下滑激化了人与资本的矛盾,进而使得全球化秩序难以维持。

  全球最近的一次滞胀危机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值战后经济增长期告一段落,存量经济下美国陷入与德国、日本之间的出口竞争,资源短缺环境加剧了劳资矛盾。里根总统祭出供给经济学,收紧货币之余力推减税政策,但直到七十年代末期,信息革命爆发,全面提升了社会生产率,市场这才走出滞胀阴影。

  彼时供给学派成员贝利撰书《七个大肥年》指,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三位英雄分别是:大学辍学者(比尔.盖茨)、另起炉灶的工程师和非法移民。他其实想说的就是,技术进步才是破解滞胀的钥匙。

  笔者也曾在专栏中写过《疫情挑战与技术爆发》,认为疫情在客观上刺激了医学科技与医疗体系的快速迭代,有望成为下一个人类技术节点的突破。然而,美国力主与中国的全面技术脱鈎,实则损人不利己。山姆大叔一边抗击滞胀风险,一边打压技术交流,无异于缘木求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