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德企为何选择来华建厂?

2022-11-06 04:24:15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挑战,欧洲储气率已飙至历史高位。数据显示,9月28日欧盟的天然气库存达到88.25%,提前完成了欧盟委员会制定的11月前储气率达到80%的目标。但尽管如此,欧洲的经济民生前景仍旧不容乐观。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洲天然气需求缩减计划》,如果出现严重的能源短缺,政府将减少对工业的供气,优先分配给家庭、医院等重要部门。

  统计显示,2019年欧洲天然气总消费量的41.7%为居民消费,33.4%为工业消费,16.3%为商业和公共服务。以德国为例,如若坚决执行“退工补民”的能源政策,假设工业部门用气量削减15%,则将拖累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1.84个百分点。当然,这还是乐观预期。据欧委会最新判断,今年冬天,德国的工业部门需要削减25%以上的天然气消耗,而且主要集中在能源密集型行业。

  另一方面,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在“压榨”工业生产利润。笔者此前撰文《欧洲凛冬将至》,就指出欧洲重工业企业的现状堪忧。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二季度能源花费同比增长了8亿欧元,甚至因为能源价格波动剧烈,无法制定明年的财政预算;斯洛伐克最大的炼铝厂Slovalco则准备关闭,该厂的主要客户包括德国、韩国、日本的汽车生产商。

  据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8月中旬至9月初对593家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58%的工业公司表示正面临重大挑战,34%的公司担心存续问题,25%的企业打算迁移部分业务。

  这份调查还指出,已经有十分之一的公司减少甚至中断了生产。另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到能源价格飙升影响,二季度英格兰和威尔士破产的公司数量达到了5629家。

  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不得不寻求进口替代与产业转移。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18.2%;自欧盟进口1.42万亿元,下降5.4%;对欧盟贸易顺差1.39万亿元,扩大58.8%。

  更为明显的是,欧洲高耗能企业加快产线外移,目的地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据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2022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达到8927.4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速高达30.3%,仅次于韩国(58.9%)。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额约为100亿欧元,为千禧年来同期对华投资额峰值(62亿欧元)。

  德国企业选择来华建厂的理由也很简单,两国的能源价格差正在迅速扩大。截至二季度末,中国天然气价格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二;而到了8月份,德国批发电与中国工业用电的每度价差则达到0.4美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