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中国消费复常需时

2023-01-01 04:23:57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内地疫情快速过峰,大城市逐渐回血,北京早晚返工高峰已经出现堵车。眼下市场较为关心的是,长期遭遇压制的内需是否能够同步复常。

  综观全球防疫政策的放开对居民消费修复的影响,欧美与东亚有明显差异。自2021年3月开始,欧美放松对于社交距离的要求,当地出行指数出现大幅修复。而东亚各国及地区在2022年初经历Omicron冲击之后,二次放宽防疫政策,但出行指数未有明显反弹。这其中可能与各国的年龄结构、疫苗接种及文化差异有关,造成了东亚疫后的“疤痕效应”显著高于欧美。

  再来看看中国的内需情况。2022年三季度,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降至35.3%,远低于美国的80%和印度的70%,也低于国际60%的平均水平。不少专家对此归结为,中国居民的预防性存款上升挤压了消费支出。但实际上,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约为1.5097万元(人民币,下同),略低于2015年至2019年复合增速1.5415万元。由此可见,居民实际剩余可消费的储蓄其实并未增加。

  新冠三年恶化了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居民在消费上必然趋于保守,而可支配收入的缩水无疑让内需雪上加霜。有鉴于此,中央政府日前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了中国未来一段时期扩大内需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该文件被看做是中国关于扩大内需与消费的顶层设计。而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近年来,政府一直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实际上就是政府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收入。未来不妨参考这一思路,尝试由政府部门向居民部门转移收入,具体来看有三种途径:一是定向转移,定向给低收入群体进行转移支付,如增加低保人群收入补贴;二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如推进教育、医疗体制等领域的改革,降低居民的生活负担;三是通过中央财政发行特别国债,向全体公民发放消费券。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