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特斯拉驶入消费寒冬

2023-01-11 04:23:59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已大幅超过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

  上周五(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宣布,旗下所有车型大幅降价。其中,Model 3最新起售价22.99万元(人民币,下同),降3.6万元,Model Y最新起售价25.99万元(降2.9万元)。这已经是两个多月间,特斯拉的第三次降价促销,在此之前的10月24日及11月8日,公司就试图通过价格攻势挽回订单颓势。以Model Y标准版计,期内累计降价额达5万元。对此,特斯拉的新买家叫苦不迭,不少车友群都在组织维权行动。

  正如笔者最近两篇专栏文章所写到的,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美两国居民消费出现了同步下滑,这一趋势在特斯拉的业绩上有明确体现。2022年全年,特斯拉交付量超131万辆,同比增长40%,却未能达成交付量同比增长50%的目标(即137万辆)。在美股市场上,特斯拉股价去年重挫65%。

  另一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已大幅超过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资料显示,10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量为8.7706万辆,高出交付量约1.6万辆。这是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运营以来,产销差距最大的一次。在去年完成工厂改造升级后,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提升至110万辆,但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一直未见起色。为了应对库存压力,去年底上海超级工厂暂停生产一周,这种被动停工的情况估计在2023年初仍将延续。

  以往传统车企可以采用经销商积压库存的方式,来缓解订单与产能之间的鸿沟,并减少车企的风险和成本压力。然而,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实行的直营模式,直接面对用户需求、以销定产,却在无形中为产品降价增加了舆论压力。

  传统4S店通常在车企与车主的价格博弈中建立起“缓冲地带”。车企把车辆生产出来后批量卖给经销商,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在经营上能够更加从容。而经销商根据市场节奏逐步释放优惠幅度,并且通常都是销售与潜在买家单线联系,新车主得了便宜不声张,旧车主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如今,特斯拉们的直营模式没有了经销商帮忙“背库存”,需要自身具备更强的产品力和销售能力,以便保证自己拥有足够多的订单储备,以免产线空转。一旦消费市场收缩,车企选择降价走量,透明的价格机制往往会招来消费者的口诛笔伐。这是所有新能源车企业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