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欧美银行震荡 联储始作俑者

2023-03-21 04:24:31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硅谷银行到瑞士信贷,恐慌情绪正在席卷全球,市场担心会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覆辙。不过,从客观来讲,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今次银行震荡更多是因为美国联储局激进加息带来的流动性紧张,而非金融泡沫破裂;而现时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债资产,其安全性也远高于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品。

  其实与当下事件更有可比性的是,爆发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彼时,联储局正在沃尔克带领下迎战滞胀危机,在连番加息操作之后,联邦基准利率一度推高至21厘的历史峰值,中小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两端均受冲击,这与硅谷银行的情形极为相似。

  美国储蓄与贷款机构是此轮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该机构主要向储户提供小额贷款购买房产及汽车,但由于受到利率上限制约,在加息周期中无法高息揽储,致使存款大幅流失;而随着美国房贷利率的水涨船高,储贷机构的资产端也遭遇严重贬值。最终的结果是,先后有1043家储贷机构倒闭,因类似原因执笠或接受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救助的商业银行超过了1600家。从金融机构波及程度来说,储贷危机是仅次于大萧条的全球第二大金融危机。

  有趣的是,正是因为见证了储贷机构的挤提风波。联储局前主席伯南克在1983年6月份发表了论文《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中的非货币因素》,详尽阐述了银行倒闭会加剧系统性风险而引发经济危机的观点。该文章帮助伯南克夺得了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成为了联储局后辈们应对本轮银行挤提危机的重要指引。

  遗憾的是,在沃尔克驯服通胀后的四十年中,联储局践行“父爱主义”,一味迎合权力与民粹,每逢经济衰退就会放水救市,扰乱价格机制、阻碍风险出清。希望联储局今次能够坚守抗通胀的职责、不再贸然重启降息,银行挤提危机是其维护政策独立性的声誉之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