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深读车展/汽车产业的“能源战争”

2023-04-25 04:24: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海车展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观察的重要窗口。今年车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能源车开始“挑大梁”。不仅国产新势力品牌人气高涨、占据展会C位,各大传统车企也都主推旗下新能源车型。据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介绍,本届上海车展共展出整车1500余辆,新能源车型已超过半壁江山。

  电动车诞生早于汽油车

  尽管新能源车“国补”已终止,但市场热情并未散去。据中汽协最新统计,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升至26.1%。而站在全球视角来看,新能源车也在全方位挑战传统油车的行业地位。研究机构EVTank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

  汽车产业“能源战争”源远流长。在大众印象中,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似乎在近十年里才崭露头角。事实上,电动车比汽油车更早诞生。早在1830年代,苏格兰人Robert Anderson就发明出电池驱动的汽车;而德国人Karl Benz是在1888年才造出第一台可以上路的汽油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出现,汽油车与电动车展开了一场关于能源效率的竞速赛。

  直到1920年代,这场比赛才分出高下──汽油车逐步占据行业统治地位,电动车则被边缘化。其内在原因在于,戴姆勒、狄塞尔、汪克尔等数代工程师对内燃机的不断改进,使得汽油、柴油的压缩密度和燃烧效率远高于当时的电池动力。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出现两大变化:一是大油田的陆续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奠定了汽油车的成本优势;二是欧美国家大规模建设公路网络,凸显出汽油车的续航能力。

  电池技术长足进步

  如今电池有效续航已提高至1000公里级别,全球碳减排趋势也极大限制汽油车的规模,多重因素推动了电动车的强势“回归”。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开辟电动车赛道“扬长避短”──绕过汽油车发动机的研发高门槛,大幅降低整车制造的技术难度。在美国,拜登政府推出万亿绿色新政,大量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由上可知,所谓新能源车之“新”,并非是从历史的维度来考量,而是站在能源效率的角度来定义。随着电池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环保成本的与日俱增,都使得电动车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传统汽油车厂商不得不直面宿敌的新挑战。

  大公报记者李灵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