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深读车展/降价潮为何“受伤”的总是电动车?

2023-04-29 04:24: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年初特斯拉打响降价潮第一枪,内地汽车市场各大品牌争相跟进。有趣的是,每当有电动车宣布降价,总会招致车友群体组织维权活动。盖因电动车降价频率较高,且部分车企曾向买家承诺不会促销,故被质疑存在“欺骗销售”与“虚假宣传”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厂商无预兆降价的确会造成很大损失,一方面会使汽车残值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但燃油车品牌也在降价,为何车主的反应就没有如此激烈呢?

  首当其冲的原因在于,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更偏向于电子消费品,特别是国产品牌内卷严重,升级换代的节奏明显高过传统车企,车型的“贬值”速度自然也就更快。更为致命的是,电动车企参照“苹果模式”,建立线下直营店替代传统的4S店经销渠道。4S代表Sale(销售)、Spare Part(零件)、Service(售后服务)和Survey(信息回馈)。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消费者群体的黏性增加了,但也失去了降价促销的“缓冲垫”。

  在过去的4S店模式下,经销商通过加盟形式获得汽车厂商的品牌授权,再从车企批发车辆向用户进行销售。但作为不同的商业主体,车企与经销商之间必然会有很多利益矛盾存在。

  电动车企格局或迎来洗牌

  譬如,4S店迫于竞争和经营压力,随意加价或者降价销售,或是捆绑不必要的增值服务来创造利润,间接损害了车企的品牌信誉。

  电动车的保养维护本来就比燃油车少,厂商毋须倚赖4S店提供售后服务。电动车企线下直营店的管理架构扁平化,保证了零售价格的透明和统一,用户的需求也能得到快速反馈。厂商不再追求产品的毛利,而是追求运营的效率。

  如此看来,4S店模式似乎已经走向末路。但通过近年来电动车主的一系列维权事件,让市场重新挖掘出4S店的一项独特优势,那就是在车企与车主的价格博弈中充当“缓冲垫”。传统车企把车辆生产出来后批量卖给经销商,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在经营上能够更加从容。而经销商根据市场节奏逐步释放优惠幅度,并且通常都是销售与潜在买家单线联系,新车主得了便宜不声张,旧车主也就不计较了。

  线下直营模式让厂商直面消费者,“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同时也平添了不少烦恼。在产品降价过程中,电动车企失去了“背锅侠”,遭受到的投诉与抨击也会更加猛烈。

  经过本轮价格战之后,电动车企格局或迎来洗牌、汰弱留强。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已趋近饱和,估计未来将有不少新势力品牌关停。而由于特斯拉毛利率强劲(2022年每辆利润逾6万元人民币),不排除以后还会有降价的可能,届时又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大公报记者李灵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