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添翼经济评论 > 正文

区块链的高预期与低应用之间的路还要走多远?

2021-06-28 12:27:21大公网 作者:吕雯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央行近期打击虚拟币的炒作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对区块链的关注,哈希函数也走入普通人社交的用语,这是个有意思的技术,不同于大家更多关注AI、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带来的效果,对于区块链,本身技术层面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挖矿、智能合约等术语,也成为普通人经常谈论的热点。无论Garner技术曲线的短中长期的规律如何,也不管媒体、公众给了它什么样的预期和关注,带来具有实际应用效果的产品和服务是这项技术最终的使命和归宿。

  从比特币到商业化应用之间的路挺长。比特币价值网络十余年的正常运转说明区块链设计理念的完备性和健壮性,但是直接把比特币底层的设计理念迁移到商业化场景中,简单的存证、追溯以及通证理念是无法承载下一代信息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这个名号的。这里面,确权与共享、隐私和可验、共治与效率、价值流转的多样性、智能合约的可验证性都是可以与政务、产业、民生应用场景深度结合的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并在规模化应用中逐步凸显效率和可信的优势。但是,这些新的方式势必需要时间与原有规则体系、业务路径、行为习惯共生与替代。

  区块链作为信任机器的本质是信自己,但思维、法律、技术、硬件方面条件有待成熟。无论把区块链称为价值网络还是可信网络,本质都是在将区块链降低了人们的信任成本,而它的实现方式在于人们可验证区块链上写入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一方面,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或者多个信任的技术节点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极端情况下,自己也加入网络作为一个节点参与交易确认、共识过程和账本更新,这样,信任就变成不依赖某个特定的机构,甚至最后就是信任自己。但是,这类实现需要依赖广域网组网机制和共识确认,对可信网络法律的认可、技术工程化实施和维护、加入网络节点硬件设备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区块链支持的多方协作、共治共享需要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变革是本源性,本源性的技术变革需要突破性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既需要深谙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实现机理和规律,也需要对社会转型、社会治理、要素变革等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把握,目前我们看到,市面上这种人才非常匮乏。懂技术的人才容易陷入到算法、密码、共识等一些技术细节,关注应用的人才又容易纸上谈兵、千篇一律,只讲长远方向,写很多文章又无法找到社会化应用具体形态和实现路径。这样导致区块链技术全局化应用演进相对乏力,整个区块链网络规模化形态及蔓延态势缓慢。

  综上,在国家相关部委、省市政策支持下,在社会民众对下一代网络的预期下,区块链规模化应用的氛围已经逐步在形成。但从应用设计、技术准备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目前力量相对微弱,需要进行突破和补足,方能让区块链应用惠及社会转型和大众生活,真正成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吕雯)

责任编辑:陈运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