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聞 > 正文

刘长乐吁编製大湾区青年发展规劃 统筹粤港澳青年发展政策

2020-05-23 16:26:32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政协常委刘长乐。受访者供图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秦占国 两会报道: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是区域发展的潜力所在。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在接受本网记者採访时表示,目前,粤港澳三地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互为独立,大湾区青年政策比较碎片化,缺乏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连贯性的顶层设计。他建言,要在大湾区青年发展的议题上形成合力,需要从政策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大湾区青年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例如建立大湾区青年发展智库,统筹粤港澳三地青年发展政策;编製跨区域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规劃》,作为大湾区发展规劃之配套性专项规劃。

  应推进大湾区专业证书互认

  刘长乐指出,香港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20%左右,而内地高教入学率在50%,广东省更达到70%。然而香港青年赴内地上大学意愿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香港青年内地文凭和专业执照在香港认受性低。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港澳主管部门与国家主管部门达成协调,实现大湾区专业证书互认;一方面可考虑鼓励内地的专业人才向港澳认证证书接轨,借助港澳专业证书国际标準,提高内地专业证书的国际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进程。

  刘长乐说,粤港澳高校联盟於2016年正式成立,目前已涵盖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其中包括12所广东高校,下一步要推动香港高等教育机构在大湾区联合办学,构建面向大湾区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可以参照2019年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範围内组建的「欧洲大学联盟」,联盟内院校的学生、博士生、员工和研究人员可以在这些学校内无缝连接交换互动。

  打造「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刘长乐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亦可借鉴国家科研经费进入港澳的制度创新,把港澳高校学校的创业活动也纳入国家支持範畴。建议政策支持广东高校构建打通产学研的新模式,打造「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在大湾区高水平大学周围形成培育产业园区,使在粤高校就读的港澳青年人才毕业后就能进入学校周边的产业园就业、创业,能够顺理成章的在广东定居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探索打破一些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建立大湾区开放新模式。

  刘长乐委员同时表示,多措并举促进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是有利於大湾区建设,同时有利於香港青年未来发展,并促进香港社会稳定的大事、好事,应给予足够重视。

责任编辑:张兴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