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房产 > 地产 > 正文

新起点,重新出发|2022房地产启示录

2022-12-28 19:08:02大公房产 作者:江舟舟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2年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充满了危机与挑战。可尽管冬夜里的寒风凛冽异常,但黎明的曙光已经悄然乍现。
 
  如今,不管是从土地开发模式上来看,还是从企业经营战略上看,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发展思路显然已不再顺应市场。随着行业逐步回归本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房企的新使命,房地产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回顾过去一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但开发和经营发展思路已经走向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愈发呈现出积极恢复的势头。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房地产风险持续平稳出清。另一方面,20大之后政策“三支箭”齐发,房企资金链紧张也开始出现明显缓解。
 
  转折之际,重新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前看,已经走向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运营时代的房地产行业,能否赶上复苏回暖的浪潮?面对新时期、新格局、新形势,极具韧性的房地产行业,又能为全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趋势和启示?
 
  回望:多项指标下滑,市场艰难探底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度调整,购房需求持续减弱,多项指标下滑明显。但在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仍平稳转向健康发展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5.7%,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今年以来持续下降。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亦指出,今年前11月有超8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累计业绩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达到35家,另有30家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增速在-50%至-20%之间。此外企业业绩完成情况远不及预期,多数规模房企截至11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80%,不少房企甚至不足7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当下楼市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信心不足,三四线缺保交楼的具体落地措施,一二线改善购房者特别是一线城市依然很难入市。
 
  对此,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一方面,房企风险预期开始向经营稳健的房企蔓延,导致金融机构融资、购房者信心等都出现了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商资金链继续紧张,新房项目持续打折促销,对新房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
 
  不过从保交楼情况来看,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政策不断,各地项目陆续落地保交楼专项借款,对房企资金紧张问题进行纾困,既从企业端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又在市场端推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降幅收窄。今年1至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8.7%,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下行,一些前期盲目扩张的房企资金链比较紧张,部分地方出现房屋交付困难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积极推进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加大保交楼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效果逐步显现。
 
  12月27日,建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上表示,中央对于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从市场交易数据看,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完全企稳回升,但已边际改善。明年,预计房地产市场会逐步企稳复苏。
 
  曙光:利好政策频出,房企融资活水来
 
  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在供需两端发力。先是央行三次三次降息,五年期以上LPR共下调35个基点,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引导合理住房需求,包括优化“认房认贷”标准、下调首付比例等;再是央行、银保监及证监会等部门从信贷、债券、债券三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供需两端政策支持框架基本形成。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2月5日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年初,针对“保交楼”,住建部、央行和银保监曾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意见》,明确全国统一实行预售资金行政监管模式。11月8日,针对房企融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释放了“第二支箭”的利好消息,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规模25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第二支箭”落地后,11月9日,交易商协会就受理了龙湖集团20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中债增进公司同步受理企业增信业务意向。而在12月26日,碧桂园地产也在中债增进公司的支持下完成了2022年第二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工作,最终票面利率4.3%。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重利好中,11月23日出台的“金融十六条”十分受到业内关注。该政策聚焦保交楼、受困房企处置、资产并购、债市融资、信托贷款等6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此称,该新政是自2021年9月底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边际调整以来,力度最大、措施最为具体的一次政策,有望推动房地产行业“软着陆”,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着力解决民生关切问题。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张波分析称,该政策清晰体现出从“保需求、保项目”两保,扩展到“保需求、保项目、保房企”三保,涵盖需求和供给两端融资需求。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贷款,债券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助力之下,房地产企业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行业发展失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在“金融十六条”发布之后,11月28日,证监会还宣布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就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等。
 
  据统计,自上述政策发布以来,截至12月25日,已有32家涉房上市企业筹划股权再融资,其中8家H股房企配股融资,24家A股涉房企业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公告。张波认为,虽然目前楼市仍未真正企稳,但市场已看到一些较为积极的信号。
 
  展望:行业迎历史转折点,期待楼市拨云见日
 
  危机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困境,还有机遇与变革。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了高品质住房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曾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此,业内称住房租赁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政策红利。
 
  12月27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在主持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时提到,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同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站在历史转折点,于整个房地产业而言,“房住不炒”是统揽住房工作全局的准绳,“租购并举”是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顶层设计,唯有二者相结合,才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放眼明年国内经济复苏,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行业将会带来什么启示?
 
  “得益于房企资金状况边际改善,部分地区尝试用“现金+银行保函”的保证金缴纳策略有助于缓解房企拿地成本。”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考虑到住房销售可能在季节性特征的推动下出现小幅回升,且房企融资环境边际改善,有利于推动新屋开工。‘保交楼’专项款加速落地有助于加快商品房施工和竣工面积回升,预计年底整体房地产投资有望在年末触底企稳。2023年房地产投资将趋回升。”
 
  张波也指出,从10月和11月的政策来看力度已经明显提升,两部门联合发布的金融16条对后市的影响会非常直接。加之“第二支箭”同步发力,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贷款以及债券融资多种融资渠道的助力下,房企后续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保交楼提速,金融机构加大房企融资投放,各项纾困资金落地,债券融资全面开闸,供给端资金面好转,风险无序扩散的势头缓解,对需求端、居民预期的提振都有积极意义。同时,需求端继续降低按揭利率,核心城市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发力,疫情冲击全面缓解等。”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
 
  他表示:“总之,供需两端从过去的相互掣肘、负反馈循环,转向相互支撑、相互利好,楼市触底企稳的局面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到来。”
 
  不过一位南方系房企人士告诉大公房产:“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打下来肯定会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市场信心依然由政策主导,而非房企,所以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一切还要等政策尘埃落定后再看。”?对于后市复苏情况,上述人士称:“还是得靠销售。”
 
  从中指研究院报告可以看到,在债务展期和增信发债之后,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将得到一定缓解,实现以时间换空间。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市场销售企稳,唯有企业销售回款得到明显改善,才能促使行业真正恢复平稳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房价指数说明房价总体上进入到降温和调整的阶段,和全国房地产交易市场疲软等态势有关,也和购房需求释放不到位有关。鉴于历史走势,类似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房价指数反弹或转正是有压力的。从房企的稳健发展角度看,房企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主动降低成本,积极和债权人做好沟通,防范出现债务新的风险。
 
责任编辑:江舟舟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