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房产 > 商业地产 > 正文

鑫苑商业总裁王亚平:商业地产人要拥抱新概念

2022-01-06 19:10:39大公房产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月6日,由大公网指导、大公房产主办,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以及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等单位共同协办的2021中国不动产风向大会——暨“回归初心”商业地产平行论坛线上启幕。
 
  本期论坛上,行业内知名专家、投资人;商业地产企业嘉宾代表齐聚,凝聚多方共识,解析行业复苏破局之道。
 
  作为本期论坛嘉宾代表之一,鑫苑商业总裁王亚平在商业地产领域深耕十余年,也历经了商业地产行业的沧桑变革。本期论坛,这位商业实战家分享了他的商业方法论和对行业周期变化的思考、以及对“初心“的理解。
 
鑫苑商业总裁 王亚平

  危机与转机
 
  在王亚平看来,当前是房地产行业发展三十多年来非常严峻的一个阶段,行业从业者也深深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
 
  那么“危”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亚平认为,危机的产生是房地产行业的属性决定的。因为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金融属性很强的行业,当金融属性受到系统性挤兑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危机。而商业地产作为地产行业的一个子行业,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当资金流动性不佳、不充足的情况下,处置旗下的资产已经成为各大房企缓解危机的主流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房企的商业地产项目到底能给社会带来多大作用,能不能将价值真正的挖掘出来,就是房企在当前行业周期下一个新的的机会点。
 
  王亚平眼中的另一个行业机会点,就是国家正在大力支持“城市更新”领域。但城市更新不能单纯复制已有的项目,而是需要拿出个性化解决方案,也需要量体裁衣。
 
  商业地产是服务于消费领域的空间载体,王亚平认为,应该关注未来城市的迭代更新,并关注一些新概念,比如“新消费”、“物联网”以及目前比较热门的“元宇宙”等领域,从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空间,以及新技术的结合上发力。
 
  商业地产的资本逻辑
 
  目前,传统商业地产已是一片红海,对于战略布局以及运营能力有着极高要求。大量企业涌入商业地产,在商业存量过剩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市场从开发时代进入运营和资管时代。
 
  那么如何才能用运营手段提升资产价值?“其实是需要解决两个逻辑”,王亚平认为。
 
  首先是商业地产经营本身的逻辑。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商业资产都运营得不好,无法走上坪效提升、空间有效利用的更新之路,提升资产价值、做资产证券化也就无从谈起。
 
  王亚平分享了一个行业数据——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超过十万方的购物中心最终能够实现开业的大概在50%左右,绝大多数的项目实际上都还是在建或者在规划的过程,而开业的项目,又有很多低销的资产。而真正能做到像万达和龙湖这样头部企业的坪效的,占比大概不到20%。
 
  这就意味着,要提升资产价值,首先是要解决好运营逻辑,这也是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当无风险利率下行各项机制健全后,运营能力突出、资产回报率有保障的存量商业,可以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
 
  王亚平补充道,商业地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资产的行业,动辄几亿、十几亿的项目,让一个房企单独持有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家也推出很多政策,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进一步成熟完善,在未来,这些金融工具大众也可以进行投资,这会变成一个很活跃且规模庞大的交易市场。
 
  如何理解“新周期”
 
  实际上,一个经济周期是来自于大家对于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变,但对于商业地产而言,现实中的运营手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从前,地产行业已经被玩成了偏金融的行业,却忘了这个行业最终的目标,实际上是要盖好房子,是为真正想要买房的人建设好屋子。
 
  当王亚平谈到本期的论坛主题时感言,如果说地产行业回归初心是应该把房子建好,那么商业地产的回归初心就是要把空间经营好,在业务场景里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和其他行业有区别的地方。
 
  在王亚平看来,商业地产要“回归初心”,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商业地产经营的是一个空间,要如何运用空间去为顾客提供一些相对不错的服务或商品。如果只是把商业地产当作一个资产,就会把包袱越背越重。
 
  同时,王亚平建议,要做精细化的创新运营让商业空间实现价值,除了开发一些新业态,还可以结合新概念、虚拟技术,让商业空间变得更科技、更未来。
 
  一个好的购物中心,商品和业态场景是不断变化的。“把商业地产的空间做好,就是回归初心。”王亚平表示。
责任编辑:李琪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