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80后”修复师在故宫“修复时间” 因热爱坚守17年

2022-05-05 06:50:21大公网
分享
评论
        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江鑫娴北京报道:钟表修复技艺是紫禁城内唯一没有间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将钟表修复师王津、亓昊楠推进了大众视野中。彼时,他们是宫中仅有的两位钟表修复师。王津是故宫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在古钟表修复组一干就是40余年。2021年,王津退休返聘,徒弟亓昊楠作为第四代传人,开始负责钟表修复室的所有事宜。
        亓昊楠的本科专业是机械自动化,对古钟表修复并不了解,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根据规定,初入故宫的第一年,修复师是不允许触碰文物的。这一年,亓昊楠专攻理论知识并打下基本功。在师父王津的指导下,亓昊楠坚持反复练习:拆装现代座钟、挂钟以熟悉机械系统,找来朋友家的老式钟表练手……通过考核后,第二年才有机会接触真正的文物。 从简单的走时机芯,到复杂的运转系统,亓昊楠逐渐可以独立完成一座钟表的修复。“我会揣摩钟表的内部设计结构,有时拆开后发现古人的设计比我想的更为精妙。”亓昊楠还清晰记得自己独立修复的第一个钟——法国风车轮晴雨表钟,他花了约一个月时间恢复了它的功能。经过多年的历练,他从“菜鸟”进阶到了非遗传承人,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每当看到一言不发的钟表,经他的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我最根本的责任就是要将手艺传承下去,让这门技艺后继有人。”亓昊楠说,除了培养自己的钟表修复师以外,故宫还与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沈阳故宫等地的多个博物馆建立了古钟表联合修复室,为各机构培养更多钟表修复人才。亓昊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架构,让古钟表在更多地方“活起来”。 更多报道,详见5月4日大公报。 (大公文汇全媒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