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电子消费引发“金钱疏离感” 机构推理财桌游助学生重塑健康金钱观

2022-05-13 11:00:34大公网
分享
评论
        香港家庭福利会近日针对青少年的消费态度和金钱观转变,推出“家 · 深理财教育计划”,以创新、体验性手法帮助中学生建立理财概念,发掘自己的理财模式。 有关项目得到“滙丰香港社区伙伴计划 2021”支持,更获得“杰出财务健康大奖”。点新闻记者日前邀请到负责计划的家福会理财社工Dale和2位受惠中学生接受线上访问,分享项目的理念和理财的心得。 Dale指出,疫情令青少年常待家中上网、购物,开始产生“父母应负责消费和生活开支”的观念,每当手上没钱便向父母请求,导致过度消费,中学生的理财知识出现倒退。而且电子消费的普及,令青少年甚少接触现金,出现“金钱疏离感”,对金钱支出缺少“心痛”的感觉。 Dale表示为让理财教育更有趣和具体验性,“家 · 深理财教育计划”以“理财二三事”桌游为媒介,先培训高中生学习理财知识,成为“理财大师”后,再由“理财大师”带领初中生。希望同学在互动过程中,体验理财时不同的情绪和决定,并透过检讨分享对理财有更深入的认识。
        储蓄不等于理财 购物前应深思熟虑 在参与计划后,学生们的理财观念都有了明显变化。“理财大师”甘希文同学分享指,在参加活动前,家人通常在她花光零用钱后就会给钱,令她形成每次都直接把钱花光再领的恶性循环,不会管理收支。当上“理财大师”后,她学会金钱分配,每星期收到零钱后,一半会放钱包,另一半则放在家不带出街,控制自己不会在无必要的地方花钱。
         “理财大师”郭萁栢同学表示,参加活动前他认为有储蓄就已经是理财。但他从活动中学习到,遇到心头好时要思考该物品的急切性,要立即买还是储钱之后购买,要多加思考才是真正的理财。 理财概念如种子 冀学生结出健康的金钱观 对于理财教育的工作成效,Dale认为理财概念犹如一颗种子,他的工作是在青少年心中播种,让他们将来能把成果用在生活上。他认为现今社会不少成年人亦未能做好理财规划,社会上才会衍生出大量贷款广告、消费问题的报道,甚至破产的情况。在他接触的破产个案中,不少人破产的成因只是过度消费,因此破产并非遥不可及的后果。希望透过理财教育活动,能让香港年轻一代建立健康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