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3c科技 > 正文

这些年,我经历过的中韩科技创业

2018-06-11 13:41:17大公網 作者:姚刚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这些年,我经历过的中韩科技创业
 
图:韩国Naver公司社长韩圣淑(左)与香港科技大学署理校长史维宣布联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NAVER/LINE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络图片
 
本文作者姚刚(AllenYao)在韩国学习和工作十年,曾在韩国“国民通讯App”企业Kakao集团负责国际市场业务,后转型为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曾为三星等企业策划和运营软体产品。经历两次创业后,他目前在VR领域创业。本期“3C科技”他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与读者分享关于中韩草根科技创业的个人经验。
 
大家可以叫我Allen,我是一个在中韩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草根创业者。我见证过韩国着名IT企业成长的过程,也经历了作为一个草根在韩国和中国的科技行业创业的各种“坑”。如今,依旧在创业的路上探索前行。
 
很少有中国人在韩国和中国都经历过科技创业的过程,而我通过这两次创业的经历,感受和比较中韩两国创业的不同。这篇文章就想把我关于中韩草根科技创业的一点浅见和个人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韩创业环境大不同
 
首先,中国和韩国因为市场规模的差异颇大,以及社会体制的不同,在这两个国家进行科技创业,尤其是草根创业的环境截然不同。
 
韩国总人口数约五千万,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1/96。韩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财阀集团拥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在韩国,财阀企业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衣食住行都无法逃离大企业的“掌握”。而IT行业则是受到财阀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领域。在过去十几年,韩国IT行业诞生了一系列的“独角兽企业”,包括韩国搜索和门户的代表Naver集团;通过韩国国民社交Kakaotalk获得韩国移动互联网王者地位的Kakao集团,还有一些在全球范围比较成功的韩国游戏企业。在韩国传统行业逐渐衰颓的当下,IT科技行业正在渐渐成为韩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人自己也很清楚,作为一个小国,他们没有太多的资源,因此需要注重科技含量和软实力,同时要走出去。
 
中韩两国在社会大氛围上都非常鼓励创业,尤其是年轻人创业和科技创业,我国政府也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全民创造活力。
 
而韩国的创业者很渴望美国硅谷那样的创业氛围,但在韩国大多数企业仍坚守“自上而下、死板保守”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尽管韩国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着重放眼国际,但在全球却并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韩国的科技创业环境目前还是政府在主导,草根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援,更易开始创业的第一步。
 
在中国,很多人怀抱对创业的理想,投身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对而言,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上下游产业都很齐全,创业者可以更快的去“试错”。虽然各地政府也有一些创业扶持的政策,但整体上,创业者需要自己去找钱,做出样品,然后去验证市场的反应。在获得市场的一定认可再进行融资,会有更多获得投资的机会。
 
风口创业现象显着
 
韩国的科技创业最近的核心关键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因此在最近几年,韩国的科技创业者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工智能、AR/VR、IoT、机器人等领域。由于市场规模比较小,很多科技创业的项目都无法直接应用到一般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B2B或者B2G(企业对政府)的模式展开。
 
韩国的科技创业者,对于硬件创业普遍持悲观态度─硬件的研发周期长、初期投入资金较多;研发完成后,在韩国进行量产非常困难,成本也很高。投资人也因此出现不投硬件的风气。综合各种因素,韩国创业者更加趋向于成本低、回报率高的软体产品创业,所以最近“区块链”(Block chain)创业在韩国人气很高,也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内。
 
中国的草根科技创业者更倾向于从身边的痛点入手,利用科技作为工具,技术本身不需要尖端,创业者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技术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解决国人用户群体的“痛点”。在中国因为BAT的流量和生态系统比较完善,还出现了依附于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平台而创业的创业者。
 
但是最近几年跟风现象比较明显,几乎每年会爆出几个所谓的“风口”,然后一大半的创业者就去做这几个风口的创业,相互竞争。而那些过去了的“风口”则显得好像已经过时,不值得再去创业,也不容易融到资。就像几年前的O2O,再到前不久的共享经济,最近的人工智能、小程序、区块链等。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个人认为对于投资人而言,每年应该投哪几个风口倒是很明确,但是容易产生快餐式的创业文化,对于创业者,尤其是草根创业者,生存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韩国甚少“天使投资”
 
在韩国,草根科技创业,尤其是在非高科技的领域,很少有机会可以获得“天使投资”(Angel investor)。因为在韩国,每年政府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援中小企业创业。主要的方式是:政府提供风投基金,基金根据行业领域细分其预算,而投资机构经过竞标获得相应的基金运营权,由该投资机构管理和进行投资,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投资回报目标。
 
这些投资机构除了会直接进行投资之外,还会设立一些孵化和加速的项目,在提供部分的启动资金的同时,会在一定期间(一般三至六个月)内,对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对团队也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商业知识和路演技能等的培训。那些优质的扶持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选拔的过程也非常漫长。对于草根小团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韩国科技创业领域还有这样一类创业者,他们是韩国诸如三星这样的大企业的“社内创业”项目的发起人,韩国大企业为了改善一贯死板的印象,提升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会有一些员工内部创业的扶持项目。这些项目只要能够通过层层的筛选,就有希望得到该企业比较丰厚的投资,并独立出去,企业内部也会提供各种的资源扶持。
 
我接触过的韩国草根科技创业者,大多是这样一类人,大学刚毕业或者大学在校生,想到了一个创业的点子,没有资金,但又想尝试创业。这样的创业者往往是被各种“鸡汤”和创业神话所影响,想来一次説干就干的创业,万一成功了呢?我们且不论这类人应不应该创业。这类创业者在韩国获得天使投资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投资人会直接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先去申请政府支援项目,用政府的钱做做看。因此,韩国几乎没有“天使投资”,投资人不想也不需要用自己的钱去冒险。
 
正是看到这样的问题,最近一些韩国成功企业的前高层一起成立了专门投资早期项目的机构,比如Bass investment,主要投资pre-A轮的创业公司,并为之提供战略、团队、服务改善等方面的帮助。
 
韩国的政府创业支援项目是由韩国国家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组织的类似于创业大赛和项目孵化结合的创业支持项目。这些政府项目往往会提供人民币大约几万到十几万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不会要求占股,也不会对最终成败作出惩罚。如果你的项目还只是在idea阶段,你可以凭藉自己的商业计划书,经过书面审核,面试审核等环节,如果你对自己的项目有一定的思考,你的商业计划书比较完善,面试路演也比较成功,那么就有可能最终获得通过。
 
这类政府支援项目非常多,韩国政府专门开设了一个网站(k-startup.go.kr),将这些项目资讯整合到了一起。同一个领域,比如人工智能领域,可能除了会有国家政府主办的项目之外,还会有各个政府机关主办类似的扶持项目。因此,大多数的草根科技创业者,在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项目之后,往往第二步就是寻找相关领域的政府支援项目,多数就像大学生投简历一样的到处投政府支援项目。
 
政府支援项目虽然説相对容易获得,但是韩国政府对于这样的支援资金往往有非常严格的使用限制,比如有些不能作为工资发放,不能购买固定资产和硬件,不能用于规定范围以外的使用目的等等。而且,一个项目的支援金额其实远远不够实际项目增长所需的金额。大多数只够创业者做出一个样品。接下去,创业者还是需要自己去找钱。同时,获得了政府支援项目之后,你将面临的是各种政府要求的培训,每周每月定期提交成果报告等原来在创业计划内没有而又比较耗时的杂事。有了政府支援,却不能自由支配,但是没有政府支援,创业就没有办法继续,这是很多韩国草根创业者的痛。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体会,个人认为,韩国政府为鼓励创业提供的资金,“惯坏了”韩国的投资人,同时“煽动了”一些抱着投机的心态、为获得政府支援而创业的人,与真正想要创业的人争夺成功的机会。
 
创业团队青睐香港
 
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甚至只需做好市场就能成就一个“独角兽企业”,这在其他周边国家不可想像。中国的产业链上下游比较完善,比如硬件研发团队在深圳几乎可以解决从设计,部件采购,样机开发,小型量产这样全套的流程,非常迅速。另外,我们的行业内部和外部交流合作的氛围比较好,很多时候,集体的智慧可以帮助创业者高效解决难题。
 
技术方面,最近出现了很多创业团队,在香港召集各国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打造成一个实力强大的技术团队,研发核心技术,并依托大湾区的中小型OEM工厂产业链,快速打造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产品。这些都是韩国的科技创业团队非常渴望和羡慕的。
 
韩国有很多留学海外,尤其是拥有美国硅谷创业经验的人才。在部分领域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技术的商用化方面比较有经验。此外,韩国的科技创业者更容易接触到全球的资本,比如日本,美国,中国,中东等国的投资人都在韩国科技创业投资界比较活跃。韩国产品的设计推广和包装也是一大优势。
 
因为两国的规模和文化上的差异,两国的创业者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为了更加形象説明两国科技创业者的差异,举个例子:比如某个餐厅需要研发一套点餐和付费的系统。韩国的创业者可能会选择研发生产一个自助的点餐机器,可以刷卡、现金支付,为每个餐厅定做菜单内容,然后通过捆绑销售硬件、软体和维护系统来作为商业模式。而在中国,因为考虑到规模大,又需要快速普及,硬件捆绑销售的模式自然就不适合市场的现状了。因此诞生了微信“扫码点餐”,直接微信支付,服务员送餐到位这样的软体产品。
 
韩国曾是一个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产品生产都比较领先的国家。但最近十年渐渐被中国超越,这可以説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正常规律,应该接受这个事实。在韩国国内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我们应该分析中国的这些成功案例,团结起来,研究如何战胜中国;另一种是,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中国的崛起,赶上这辆高速发展的列车。
 
因此,最近可以看到很多韩国企业前往“北上广深”访问学习的消息,前不久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熔率团访华期间,还专程前往小米之家参观。韩国Naver公司最近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NAVER/LINE人工智能实验室”。因为两国市场和文化的差异,韩国的创业者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不够充分,因此韩国政府的中小企业扶持机构纷纷来华设立根据地,作为韩国创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孵化器,并帮助对接中国资本。在很多层面上,中国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市场,我们可以寻求多方合作促进共赢。
 
下期“3C科技”于6月12日刊登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