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正文

电影不是代理生意\田力

2018-12-27 03:19: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某影视店宣布倒闭,多数人认为越来越少人买影视产品或实体零售店已不受欢迎。其实,这些说法早在该品牌上一次卖盘之前已有定论,问题是接手者以为可以稍为改变一下营销策略,加入其他产品便能扭转乾坤。本业不是零售而进军该行业,除非有独特的理念和具体的数据支持,如只因买了一盘生意而忽发奇想,不知走上前人失败之路,前景不问可知。可惜,多数人以为自己是天才,未了解市场便出很多以为高明的主意,电影业的门外汉大多如此。

  一位以经理人为本业的圈中人因为业务不理想,便想当电影製片人。他批评某公司没有跟当时得令的导演签长约,以至肥水流去别人田。了解事实的人知道该导演就是不想被长约捆绑,所以为不同公司效力。这位仁兄不明白的是,“没有调查研究便没有发言权”。

  他又进一步发挥经理人本色,说会签一批新导演,像某成功监製一样培养他们,让他们做出好作品。他不明白那成功监製拥有多年创作经验,本身是有理念有目标的电影人,并非因本业难有发展而忽然变身的“製片人”,两者的能力相差甚远。

  还有一些人见到内地数亿(人民币,下同)製作的大片劲收十亿票房,便提出应以大博大。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有一些几亿製作的电影收得的票房低於成本或只有数千万。

  看到一些内地地道笑片非常卖座,某些影人就指其实是以前香港电影的模仿者,甚至指是《欢乐今宵》翻版。这些人不明白“历史不会重複只会押韵”(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太多人不明白,现在的电影市场非常透明,几乎没有公司会独自投资一齣电影,除非是阴差阳错找不到合作夥伴。如果某公司有一个电影项目,定了导演和演员,而没有人愿意投资,证明市场不看好,影片要成功便得“爆冷”,做生意不能次次求“爆冷”。如果有突出的题材,就算只有一个片名,投资者都趋之若鹜。所以,电影市场的根本还是故事,如何找到好的故事比签了哪个导演和演员重要,因为电影是创意产业而非代理生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