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正文

味蕾与人生/梁翘柏:用音乐慧心调舌尖美味

2021-10-06 04:25: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梁翘柏用音乐慧心打造《主厨的荣耀》。

  编者按: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考工记》

  人类与生物能源的关系,可谓自始相伴,又持续演进。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关系也从“果腹”变成“享宴”,直至成为一种“艺术”。作为人类关照这一领域的文艺作品,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各类厨技竞赛综艺,再到《主厨的荣耀》,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渐渐从“食材”转向“厨技”,再到似曾相识又颇觉新鲜的“主厨”。

  事实上,《主厨的荣耀》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要推介一个“主厨”的概念,而是对人与食材关系的新思考,对厨师匠作的再认识,甚至是对厨事之尊严感与神圣性的一种深度求索。

  同样怀揣一颗求索之心,大公报近日对《主厨的荣耀》出品人、香港著名音乐人梁翘柏,节目导师、精致中餐“好酒好蔡”掌门人蔡昊,节目总制片人尹晋源,总导演沈萌,以及参加节目的香港厨师王飞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聊一聊《主厨的荣耀》,聊一聊美食与音乐,乃至味蕾与人生。\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陈迪文

  《主厨的荣耀》火了,但更有趣的,它竟是由一位音乐人策划出品。不解内情的,会对此深感意外。但熟知梁翘柏的人,会觉得这一切实属意料之中。从《爱花的少年》到《匆匆那年》,从打造《幻乐之城》到掌舵《我是歌手》,梁翘柏不仅音乐才华出众,更满有创意。过去,在有关音乐的盛宴里,他用一首首经典作品为自己赢得尊重。如今,在有关味蕾的试验场,他要帮另一群人赢得关注与掌声。

  围绕 “主厨” 讲故事

  说到美食节目,内地观众从来都不陌生。从大众生活类的《天天饮食》到明星综艺类的《十二道锋味》,从真人竞技类的《厨王争霸》到纪录片风格的《舌尖上的中国》,种类丰富,不一而足。不过,这些节目或聚焦食材,或关注烹饪,或强调综艺效果,鲜少围绕“主厨”这一角色展开故事性的叙述,从这个角度看,《主厨的荣耀》填补了一项行业空白。

  “近几年以厨师为题材的影视剧越发少见,围绕厨师的综艺节目也常弱化厨师的内容比重,反而突出娱乐性以满足观众诉求。”梁翘柏说,但其实当美食探店博主和食评人在各个社交平台收获粉丝的时候,当无数食客在网红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很少人记得,带来这一切美好体验的,是在后厨最忙碌的厨师们。

  对于“主厨”这个词,很多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但看过《主厨的荣耀》后,人们会发现,“主厨”绝不简单。节目别具匠心,将主厨应具备的能力拆解为: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市场营销四个维度,并从菜单设计、食材管理、人员调度,到品质把控、菜品呈现等方面,对主厨进行综合考核。选手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出可行的创意,并统筹人力保证菜品的最终呈现。

  梁翘柏说,相对于内地以往以烹饪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元素的厨艺比拼综艺来说,《主厨的荣耀》强化了从“厨师”到“主厨”的身份转变,他希望通过节目向大家传达一个主厨的概念,主厨其实更像是一个品牌的主理人,而不只是一个技术过硬的厨师。

  音乐与美食 “殊途同归”

  梁翘柏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创作的一首首经典歌曲,以及他在《幻乐之城》、《我是歌手》等节目中对音乐的把控力。很多人都会意外,为什么他要跳出熟悉的圈子,去做一档美食节目?事实上,在梁翘柏的心里,音乐和美食都是借助感官抵达人心,只不过一个入耳,一个经味。

  “音乐家是通过组合和调动声源来表达个人情感,人通过听觉来接受作品讯息后产生情绪上的刺激和波动。厨师是通过组合和处理食材,利用各种烹调技巧让食材产生化学反应,来完成作品。”他说,所以音乐家和厨师的创作情感都是相通的,音乐家对声音的拆解能力和厨师对味觉的拆解能力,同样需要极度的细腻和敏锐。

  说到策划《主厨的荣耀》的初心,梁翘柏表示,“我就是希望中国的顶级厨师能被更多人看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而对于这档节目的期许,他直言,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一起以匠造之心经营味道之魂,共同重铸属于主厨的荣耀。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