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IFAB拟改球例12码或不能补中

2018-11-30 03:17: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改变射12码的球例,或会令争议更多

  足球虽然是世界主流的运动,但这项最受欢迎的运动仍在不停改良及革新,不管是皮球、球衣的用料等可见事物,还是不可见的球例都有微调进步的空间。国际足球协会委员会(IFAB)最近继续为革新球例而努力,他们放眼在3项球例上,包括不准任何球员在射12码后补中、取消球例中手球“蓄意”字眼及补时阶段换人从最近边线离场。到底这些改革会带来进步还是争议,到最后又是否能够真正实施?\大公报记者 梁润森

  IFAB修改有关手球条例的同时,亦正考虑改变有关主射12码的过程。也许担心手球条例删除“蓄意”字眼后,在禁区内判罚12码的数量会大幅增加,故IFAB希望把法定时间的12码改成互射12码的过程一样,所有球员不得在12码被救出后补中,如此或可相应减少手球带来12码的入球,但改变或会令争议更多,同时亦可能对其他重大犯规而输的12码带来不公。

  皮球不入便成守方龙门球

  IFAB有意把所有12码都变成互射12码决胜时的程序,意思即是主射球员在“操刀”12码时只能射门一次,之后不管情况怎样,主射球员及其他球员都不能如以往一样般补中甚至继续进攻,因为改例后只要12码未能入球,球证便会吹停赛事,并且改由守方开出龙门球。IFAB有这种想法,其中一个可能应是考虑手球删除“蓄意”字眼后令12码大增,故希望改变主射12码的过程从而减少入球,但这个想法明显对以其他方法获得12码的球队或球员不公。正如2010世界盃中,乌拉圭射手苏亚雷斯於8强对加纳中,为救空门的必入球而犯手球输12码,这样的12码还不允许球员补中实在说不过去。即使不讨论其公平性,单就12码不可补中的议题已可争拗不断,虽然球例说明12码主射球员不能连续触球两次,即使球例未作修改,球员也不可以在射中柱后补中。然而,改例后,主射球员射中柱触碰门将后入网又算不算入球?如皮球中楣后弹到高空,是否要等到皮球落地观察是否反弹入网才能吹停赛事,门将又能否继续扑救?一切都能引起不少争议。

  事实上,每次有关12码的修例都引起不少反弹,近年最为人争议的修改便是互射12码改为“ABBA(互换射球次序)”制,因为不少研究都显示,后射12码的球队承受更大压力,故轮流取得优先“操刀”可以减少不公现象。然而,曾尝试“ABBA”制的球员及门将都对这种射法大呼反感,去年在香港举行的英超亚洲盃便採用“ABBA”制,当时西布朗不敌李斯特城,前者门将宾科士打赛后直呼“ABBA”制“垃圾”,即使是获胜一方的李城门将卡斯柏舒米高亦不支持新制,因为他不认为旧制有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