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手球“蓄意”字眼可能删除

2018-11-30 03:17: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球员是否蓄意用手触碰,目前是由球证於现场或借助VAR作决定

  足球最易产生入球的方法,便是在禁区内触犯“天条”输12码,其中因手球输12码的例子甚多,多少重要球赛都因为不明不白的手球输12码而落败收场。偏偏IFAB建议修改触犯手球的定义,认为可以把球员蓄意用手触碰一句中的“蓄意”删除,如此球员以后即使“波打手”都会被罚手球,这样虽然可以去除球证的主观判断,但不幸输12码的可能便会增多,或把球例改成适得其反。

  界定位置意见不一

  足球是用脚踢的运动,但其实除了脚部,球员还可以用头及身体接触皮球,唯一不能接触皮球的地方仅为肩膊以下的手臂,若球员在禁区内以手臂碰球便可能会输12码,至於是否蓄意用手触碰,向来都是由球证於现场作出决定,并无一定準则,故IFAB建议删除“蓄意”字眼以减少球证主观判断,这样也有助球证在使用VAR(视频助理裁判)时作出更準确的决定,球例将改成只要“皮球与球员手部的接触点处於不自然位置”便属手球。不过,这样大家仍要界定何谓不自然位置,目前各IFAB委员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要高於肩膊,也有人认为在“8点鐘”甚至“4点鐘”方向已算不自然位置,如果球例修改,球员似乎怎麼把手放好都成为一大课题。

  球坛目前开始常用VAR判决,有关手球的争议本来就多,正如今夏世界盃决赛法国对克罗地亚便出现改变战果的重大判决,当时克罗地亚在28分鐘由比列锡追平1:1,未料10分鐘后他於禁区内手臂碰球,球证最初未有表示,但经翻看VAR多次后终判12码,接连输“乌龙球”及12码的克罗地亚士气尽失,终以2:4输掉冠军,这个12码判断至今仍争议不绝,有人认为,很多判决需要在电光火石下决定很难準确,但VAR可以在事后不停回放,肇事犯规者的动作将被不停放大,这种“斩件式”观看仅短短数秒片段而不理前因后果,很多时都是防守一方不利,从而令12码判决增加。如果球例再把“蓄意”字眼删除,球证只管观看皮球是否碰到手,球赛随时沦为12码大战,有意利用球例的人,甚至可能会故意把皮球踢向守方手部博12码。虽然12码增加会令入球相对增加,但这样增加入球绝对会令可观性大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