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中国足球在规律和耐心间博弈/岳东兴 王浩宇

2018-12-20 03:18: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顾中国足球的2018,“五系一体、两心一赛”的青训体系夯实,球会财务监管和名称中性化的职业化改革“提速”,成为足协全年工作的两大亮点;同时,在俄罗斯世界盃成为“看客”后,管理者也有了“进军卡塔尔世界盃”的决心和压力,这使得“长远打实基础、短期要有改观”成为一道考验他们能否把握规律和保持耐心的难题,也是中国足球在这一年付出大於收穫的註解。

  由於缺席世盃,一直是中国足球焦点的国足在今年没有大赛可踢,球队的凝聚力、战术稳定性、比赛投入度都没有达到12强赛时的水準,因此几乎没有太多亮点。据报道,主帅纳比已决定不再续约,同时中国足协也没有提前续约,“纳比时代”可能在明年1月的亚洲盃后画上句号。

  国足目标亚洲盃争佳绩

  这使得本届国足无法有太长远的规劃,唯一目标就是以上一个世盃周期的主力球员为主,在亚洲盃上力争佳绩。那之后,国足帅位或将迎来又一位世界名帅。

  国足的平淡让职业联赛成为球迷们关注的焦点。从“天王山之战”上海上港打破广州恒大8连冠梦想的高水準对决,到武磊甩掉“本土”终成“金靴”的惊艳,再到收官之战各队用精彩表现打破保级下“默契球”的质疑,以及足协盃决赛悬念和精彩的有始有终,都代表中超的品质和观赏性在提升。这样的进步在“U23政策”於联赛中途说改就改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不过,这些进步还不足以让上座率已位居亚洲前列的中超能够在亚冠赛场重现恒大巅峰时的霸气,因为联赛在技战术水準这项“核心竞争力”上仍有明显不足,这最需要本土青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可喜的是,在国奥队聘请世界名帅希丁克的同时,还有“百名外教下基层”的落实─中国足协正在精英和基层两端,努力解决缺乏高水平教练的短板。这样同等力度的“两手抓”,在以往并不多见。

  得益於对青训前所未有的重视,近一年来,青训体系“金字塔”的框架逐渐清晰,29个青训中心正在形成辐射效应,学习“克莱方丹模式”的国家足球青训学院即将成立,秉承“内外结合”思路、在足球强国西班牙建设的“马德里青训中心”也已揭牌……

  儘管青训的付出和投入巨大,但“一年做了10年的工作,不等於一下会出现10年的成果”─这是男足全国青训总监李树斌接受採访时颇有感触的一句话,也概括了青训不可忽视的两点特质─打实基础、不能急躁。所以,对於成绩的合理预期,李树斌等业内专家们有共识:“青训一定要在10年之后来看”。

  10年看似很长,但不过两个世盃周期。处於青训顶端、产出精英的职业球会体系也必须有公平竞争、着眼长远的制度保障。

  足协进行很大力度改革

  为此,中国足协正在进行很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在青训的“准入槓杆”上,从明年起,中超、中甲球会要至少建设5级梯队,中乙要至少建设4级梯队;在财务监管上,足协即将推出包括“薪酬帽”、“转会帽”等在内的举措,凸显了其抑制盲目投资、转会费和薪酬过高等现象的决心和力度。此外,足协正研究推进组建职业联盟、球会名称中性化等一系列举措。这都有望推动中超向着以五大联赛为标杆的真正职业化迈进。

  一年来,既要久久为功,也要只争朝夕,成为中国足球管理者紧抓效率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如能在短期有所突破,才能给长远发展赢得信心和时间。但是,足球如同“大体育”的多元发展─竞技体育的国足成绩,体育产业的职业联赛,全民健身的“草根”普及,三者间有着环环相扣的规律,这更反映出世界第一运动的价值,足球有着远多於“打进世界盃”的评价标準。

  当“铿锵玫瑰”再一次打进世盃、开始集训备战之时,如果能把对男足国家队的支持力度也给予到市场回暖的女超联赛及女足运动的参与和普及中,或许才能带给中国足球更长远的耐心和动力,才能实现更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