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郑兆康:港剑击小将须多磨练

2019-08-16 04:24: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起:张家朗、崔浩然、江旻憓在去年亚运会皆取得奖牌

  中新社朔州十五日报道:山西朔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击剑项目的比赛正在进行中。赛场内刀光剑影,看台上目不转睛。作为香港剑击队总教练,郑兆康坦言,香港剑击运动的发展还处在努力向上爬的阶段,没有放鬆的资本。尤其是对正在赛场上的青少年运动员,多些磨练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在国际中争得一席地位。

  广东籍“剑客”郑兆康,曾在中国国家击剑队效力10年,1986年和1990年两届亚运会团体冠军;参加1988年和1992年两届奥运会。

  1994年,退役后的郑兆康移民到美国,继续在球会从事教练工作;1998年,他应邀回到香港轮椅剑击队担任总教练;2011年,他转任香港剑击队总教练。

  见证业余到专业发展过程

  赴港执教距今已有21年的时间,郑兆康见证了香港剑击运动从业余到半专业、再到专业的发展过程。

  “那时的香港剑击队只有4个剑种,整体水平也偏业余,并没有太高的目标。二十多年来,在几辈剑击人的努力下,香港的剑击水平有了很大进步,逐步与国际接轨。”郑兆康表示,一项运动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和系统性。

  2011年4月,上任的第二个月,郑兆康就将男子重剑和女子花剑调入队伍。“当时资源确实有限,如何分配是让人头疼的事。但我觉得每个剑种都应该公平的发展,先把队伍建立起来后,资源的分配可以慢慢去考虑。”郑兆康认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在尽量保证重点项目的同时,也能让一些非重点的项目有发展的机会。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非常注重青少年的训练。经过八年的磨练,这些青少年慢慢成熟,也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这八年来,郑兆康将香港剑击队伍从4个剑种建立到6个剑种,完善了训练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

  用他的话来讲,香港剑击的发展一步步走来实属不易,但好在剑击水平不断进步,国际舞台表现不俗。

  尤其是近几年,香港剑击水平陡增,成人队男花选手张家朗、崔浩然(编者按:崔浩然已於去年12月宣布退役)和女重选手江旻憓世界排名均排在世界前20名。其中,江旻憓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19世界剑击锦标赛上夺得女重个人赛铜牌,成为首位赢得剑击世锦赛奖牌的中国香港代表。

  要多参赛 多向强者取经

  在年轻力量方面,香港剑击小将佘缮妡夺得2018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少年组女重金牌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女重银牌。

  谈到执教理念时,郑兆康介绍,平时尤其注重精英的训练,希望通过精英带动群体,同时群体普及再促进精英发展。

  对未来的发展,郑兆康表示,香港剑击要多参加比赛,加强交流,多向强者取经。

  他相信,香港会出现更多的“剑击之光”,趁年华尚好,仗剑走天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