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管理方面,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岩表示:“北京深化实施“一微克”行动,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0月底,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下了历史同期最优和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完成了214万平方米延庆赛区生态修复、京津风沙源7.5万亩封山育林和2万亩种草,以及全市191条小微水体整治。”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表示:”随着今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京张高铁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观众提供高山交通网络,从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抵达海拔2198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仅需30分钟。“
交通保障方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李公科表示:“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将在2021年12月完成。目前,已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涉及的1000处盲道、坡道和10处公交站台整改,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设施以及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改造年底前全部完成,为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已完成智能公交导乘系统建设方案制定,在“北京交通APP”上添加了无障碍信息,并将逐步调整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确保年底前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80%。”
此外,气象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市气象局以冬奥赛场为核心,组织开展了复杂地形下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地区共建设各种现代化气象探测设施441套,提升了冬奥赛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应急管理方面,北京市应急局开展了风险评估控制工作、自然灾害风险形式分析、强化森林火灾防治、编制应急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