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体育 > 正文

亚运热话/“没有PlanB的点火仪式”

2023-09-25 04: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超过1.05亿人参与亚运数字火炬的线上传递而汇成的“数字火炬手”跑进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中新社

  9月23日21点55分,随着第一棒火炬手叶诗文入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最大悬念开始揭晓:超过1.05亿火炬线上传递参与者如星星点点的火苗,在杭州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火炬手”,它踏浪过江,从“大莲花”上空“跃”入现场的立体网幕,与第六棒火炬手汪顺相汇,共同点燃了主火炬塔。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成为本届亚运开幕式的经典记忆之一。\大公报记者 俞 昼

  圣火点燃,光芒四射的火焰将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的热情推向高潮,杭州西溪路上,支付宝亚运专班“23号项目”(因杭州亚运会9月23日举行,故取名此)方凯团队紧绷了数月的神经也在此刻放松下来。从“亚运数字火炬手”推出,到线上火炬传递启动,再到如今数字点火成功,一场长达10个月的技术“马拉松”,他们终于抵达了终点。“这是一次没有PlanB的数字点火仪式。”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无数次彩排、调整、计算、训练,方凯感叹,“值了”。

  逾1.05亿人共同参与

  历届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点火仪式总是备受关注。“百馀年来大型运动会上,大家用尽了各式各样的点火方式,也留下了诸多经典瞬间。这一次怎么能做到另辟蹊径,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在开幕式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导演沙晓岚表示,最终,导演团队决定将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回归到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最大限度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体现体育精神。“我们决定首创一种万众参与、数实融合的数字点火仪式,让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参与亚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也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传递中国人的浪漫:相聚一团火,天涯共此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支付宝的技术团队被亚组委推荐到了沙晓岚的面前。“当时我们就预想过,参与者肯定会突破大几千万,因此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能够承载那么多人同频共振的平台,而最终这个数字超过了1.05亿。”

  AR呈现影视级效果

  “观众在现场通过AR能看到那样一幅场景,其实背后有三个比较大的挑战。”方凯向大公报记者透露道,这三大挑战包括超大用户并发的网络挑战、暗光环境的AR定位挑战以及最终影视级呈现效果的挑战。面对网络挑战,方凯和团队通过自研Web3D引擎Galacean,极大压缩了数据包体积。“其实在前置数字火炬手环节,我们就将一些资源做好缓存了,以此确保现场只需要占用少量的网络消耗就能体验AR玩法。”解决复杂暗光环境问题,则需要从一次次彩排、采集数据和反馈调试中实现。方凯说,传统的AR玩法一般会在亮光环境下扫一个平面标记物,例如五福扫“福”字。但此次方凯团队需要挑战的,是大莲花的3D场景叠加暗光或闪烁的舞台灯光,难度大大加强。据他统计,从8月29日开始的五次彩排,他们共派出了工作人员百余人次,分层分区矩阵式踩点,累计采集了超过40万张图片,交由算法做训练,以确保AR能达到360度快捷、精准识别。而最终的呈现效果方面,则得益于该自研引擎实现的球面透明视频结合3DoF空间定位的组合渲染,自称“非专业影视公司出身”的这支团队,最终靠着一股强大的信念,为现场观众献上了影视级的AR效果。“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planB,只许成功!”方凯说,即便中间经历过不够完美,但在大家的一次次合力下,想像中的那一幕还是照进了现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