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十五运会开幕式将有大量“水”元素的运用。\受访者供图;下图: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左二)在开幕式排练现场指挥。\大公报广州传真
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日临近,开幕式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其暗藏的多重看点与独特亮点,让观众翘首以盼。开幕式主创团队拥有执导大型赛会开幕式的丰富经验,他们接受专访时表示,此次开幕式将深度挖掘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文化元素并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创造性转化,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法进行巧妙融合。从粤剧、粤歌到广绣、广珐瑯、嵌瓷,众多岭南元素将焕新亮相,为观众呈现一场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视听盛宴。导演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场开幕式,让民众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激发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大公报记者 敖敏辉广州报道
在接到担任十五运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的重要任务时,孟可和高燕直言“心生向往”。两人曾参加两届全运会开幕式创作工作,在十三运会中,孟可为总导演,高燕为副总导演,对全运会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对于首次参与在南方举行的全运会开幕式,特别是由粤港澳三地跨境联合承办,更引起他们浓厚的创作兴趣。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港澳地区是国际化城市,中西文化汇聚,感觉这次开幕式会洋溢着时尚、青春、向上的气息,同时这里又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底蕴,在表达上会很好玩。”孟可说。
高燕表示,大湾区的文化唤起了他们年轻时的情感记忆,这在本次开幕式创作和最终呈现上,让她有了深深的情感共鸣。
“粤港澳地区的文化体系与北方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但粤语、粤歌等元素承载着全国民众共同的记忆和情感体验。比如,本届开幕式上,当一些耳熟能详的粤语歌曲响起时,相信一定会唤起大家积攒在内心的记忆,最终喷湧而出,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高燕说,这种文化和情感载体成为主创团队创作中珍贵的灵感源泉,也让他们更坚定地想要通过开幕式展现大湾区的文化融合之美。
重新挖掘传统文化
粤港澳地区拥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港澳文化,文化多元且共融,这为主创团队创意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挖掘出来,虽然它们在粤港澳地区民众看来可能是稀松平常的,但恰恰因为这份‘司空见惯’,重新挖掘它们的外在与内涵之美,更能引起大家的共情。”孟可说。
高燕透露,十五运会开幕式将大量挖掘散落民间的岭南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视听语言重新诠释。比如,团队精心提炼了嵌瓷、广绣、广珐瑯等传统工艺,以及中华白海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其融入美术设计、道具制作和表演编排中。
“这些美的元素平时就散落在公众生活里,我们一点一点挖出来,转换成舞台上的艺术形式来呈现。”高燕说。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动态演艺还注重与现代科技、艺术形式结合。比如,中华白海豚这一古老生物,将以独特形式亮相开幕式现场,象征大湾区的生态与文化传承;交响乐团也将首次在全运会开幕式现场演绎,取代以往的提前录制,观众能听见音乐就在身边响起,沉浸感会更强。
高燕表示,通过传统文化的重新挖掘,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希望让观众看到,原来我们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美的世界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凝聚团结的力量。
呈现湾区独特魅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十五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在岭南文化氛围中长大,又大量接触香港的电视、电影艺术,对于本届全运会的创作和最终呈现的文化艺术表达,有着很深的理解。
“水”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元素。黄沛凌表示,“落雨大,水浸街”是粤港澳三地民众共同的记忆,香港维多利亚港、广州珠江更是鲜明的地域符号,因此团队将水元素融入音乐、表演乃至其他关键环节。即便筹备中遭遇天气挑战,也能够与水主题呼应,成为独特亮点。
开幕式还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开幕式开篇第一秒的声音与场景、最终的点火环节,都采用先进科技手段。特别是点火环节,科技感和绿色理念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黄沛凌强调,科技从不喧宾夺主。在文体表演中,将用唯美音乐与道具展现传统岭南文化,让整场开幕式既有科技感,又充满人文温度。
黄沛凌坚信,这场融合了水之韵、科技之美与人文之暖的开幕式,定能让观众看完意犹未尽,更能让世界看见湾区的独特魅力。
距离开幕式举办日期越来越近,当前,演职人员的动作、队形、表演效果已达到导演组预期。黄沛凌表示,接下来,除了通过大联排打磨细节,主创团队也将帮助全体演职人员调整好身体和心理,养精蓄锐,以最佳状态迎接11月9日开幕式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