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东欧国家“16+1”机制合作,着眼高端金融人才培育,复旦大学今宣布刚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了该校首个海外教学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教学点。该教学点的首个合作项目“复旦-考文纽斯硕士双学位项目”也正式开启。
据了解,“复旦-考文纽斯硕士双学位项目”将为匈牙利及中东欧国家的金融及经济管理型人才提供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宏观经济政策和商业等相关的硕士课程,帮助他们深入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探究“中国道路”的经验。“‘一带一路’和‘16+1’的推进需要大量知己知彼的人才。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目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中国和当地的经济金融合作中真正发挥桥梁作用。”
助力高端金融人才培育
20-30名学生,27门课程,两地两年在职学习。复旦大学方面介绍,将于2019年2月启动首届招生的“复旦-考文纽斯硕士双学位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依据课程特点配置师资,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匈牙利央行和考文纽斯大学商学院联合三方师资力量协同备课、合作授课。每名学生均由复旦大学和考文纽斯大学教师共同指导。毕业学生将被授予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和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MBA学位证书。
“我们开设《中国经济与商业环境》这门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在匈牙利集中授课,还会在学生来中国期间带他们参观国内企业。”增进了解、消除误解,这是“复旦-考文纽斯硕士双学位项目”在课程设置中的着力点。对于课程主要面向匈牙利及东欧国家的金融及经济管理型人才,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授课教师之一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李丹表示:“将以开放的姿态,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扭转可能存在的片面认识或误解,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商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来。”
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机制重在推动经贸合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表示,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需要教育先行。另一方面,匈牙利独立后探索经济转型的道路,非常希望了解和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复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重镇要积极‘走出去’,经济学科更是可以回应最直接的需求。”
“学生中有很多会是匈牙利和中东欧国家央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而我们的目标正是培养这个地区更多懂得中国、了解中国的高端金融人才。”与此同时,项目也将“培育了解当地的中国金融人才”作为目标之一,向在匈牙利及东欧国家的中国金融机构代表开放。张军表示,眼下开启的合作着眼的正是未来:“相信5-10年以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会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突显。”
加强沿线学术交流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复旦大学再一次创新尝试,跨出国门设立海外教学点,在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拓宽了“车道”。
张军认为,海外教学点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学术联系点。“迈出第一步很重要。有了这样一个据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定期前往交流学习,与当地学术机构和金融机构开展长期的科研合作。”他认为,研究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实践以及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比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中东欧国家曾有一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如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曾影响了一代中国经济学者。”
复旦大学外事处处长陈文还表示,得益于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的高度支持和充分自主权,在面对学位如何授予的问题时,项目因海外教学点的建立而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长期在中国,只要达到课程及论文要求就能获得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和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MBA双学位。
“项目的推进也带动很多配套工作的进步,比如选课系统实现了双语对应。”陈文对未来充满期待:“为了让这个项目成功落地,许多体制机制都在探索升级,而这些新的突破未来必然惠及更多师生,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复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