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育儿修正术

2018-10-24 03:16: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三个月前,我获邀到香港教育大学的支援工作坊分享,当中约有250个学障家庭。讲师向家长提到所谓的“僵固式思维”;拥有这类思维的家长相信学障子女之能力是天生固定的,注定驽钝,例如孩子考试成绩欠佳,便是不够聪明,对他们的能力不再信任,往往便伸延至限制了他们的潜能发展,断定他们一无是处。这类型的家长也自身从不接受批评,认为自己不需要改进,心底裏更是害怕对育儿方法需修正。甚至,当子女被评估有学习障碍时,家长便逃避挑战、容易放弃而不再努力。

  回忆自己当初也以为学障儿子是难以改善,误以为语文程度低便影响他所有发展和未来前途。但当想起常人在学习时,只运用了10%之脑力,我便相信只要后天努力和训练去开发脑部更大潜力,便可弥补部分缺损,达至改善学障和发展才能。经过碰碰跌跌去尝试及修正,我从批评中找出改进方法,不断坚持,也不怨天尤人,才慢慢向上走出谷底。

  然而,在现今社会的趋势中,不断修改计劃的能力才是企业对员工的真正要求,家长需以身作则,摆脱僵固式思维,让孩子学习。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将军曾说:“计劃无用,但‘做计劃’却是一切”。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计劃,最重要是愿意无止境地修改计劃。培育子女不止是0至3岁的事情,称职的家长会懂得思考如何不断作出轻微调整,让子女成长得更好。

fb.me/kwanpapaeric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