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能是近代全球华人社会流行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作品。图为香港“金庸馆”举行开幕典礼
著名作家、报人查良镛先生昨日在港逝世,终年九十四岁,各方闻讯深表哀悼,从不同角度对这位一代文坛泰斗的一生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查先生笔名金庸,金庸和他的武侠小说,可能是近代全球华人社会流行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人物和文学作品。金庸武侠小说的广受欢迎,原因在於内容以历史为背景,人物生动、情节丰富,而且文笔通畅易读,一些视阅读为畏途的人,只要一本《天龙八部》上手,会看得连吃饭也捨不得放下。
查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其最大成就应在於两方面:一是开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二是为中国文化传播作出贡献。
在查先生和另一位已故武侠小说名家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之前,现代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只属通俗消閒读物,内容无非什麼上山学法、放飞剑之类,难登大雅之堂。而查、陈两位先生的作品,不仅有武有侠、有情有爱,而且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和诗词书画知识,令读者在为别出心裁的武打招式、兵器和门派恩怨情仇吸引之余,还能体会到国家民族大义以至处世为人的哲理,大大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层次和地位。今天,金庸和梁羽生作品不仅早已进入文学殿堂,成为销量最大、图书馆借阅纪录最高的作品,而且还赫然成了一门“显学”,以研究金庸作品或“金学”拿到文学博士学位的大有人在。
而在文化传播方面,莫过於当年的香港留学生,行李中什麼中文书都不要带,就要一部《射鵰英雄传》,到了外国还要家中不断邮寄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国文化可以有各种传播渠道,金庸作品中的大量描述,包括名山大川、武术流派、亲情人伦以至服饰、饮食方面,可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版”,要求年轻人读中国历史、地理和诗词,他们可能“不屑一顾”,但他们却能对什麼华山论剑、光明顶武林大会以至藏在养心殿“正大光明”牌匾后康熙“传位十四王子”的密诏等“秘史”如数家珍,儘管情节难免渲染,但最少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些人名、地名和事件是“入脑”了,金庸作品起到了正统史书和典籍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一代武侠小说宗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是查良镛先生一生贡献之所在;然而,这位受到千千万万读者拥戴的“大侠”,一生最值得尊敬和肯定的地方,更在於他是一位爱国和终生追求学问知识、正直不阿的真正文人和知识分子。
(未完待续)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