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改革基本完成。产权制度和依法办事制度确立,第二产业(即工业/製造业)规模庞大。2009年中国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出口数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北京奥运展示富强形象
2008年发生三件大事,两件在中国,一大悲,一大喜。大悲的是五月的汶川地震,灾情之严重,仅次於唐山大地震,但中国政府救灾表现出色,百分百显示出中国是个“强国家”(请看知识点),政府高效率,民间上下一心,捐款、捐血破纪录,还自发办筹款会,动员到灾区。5月19日中国举行首次“全国哀悼三分鐘”的“国丧”。国人的同胞物与及爱国精神,令人感动,且得到国际舆论的肯定。
大喜的是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中国名列金牌榜首,社会和人民的面貌、组织力,财政及科技水平,都令到京採访的各国记者,及奥运观众大开眼界,感受到21世纪的中国,不再是满清及20世纪那动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而是既富且强的新中国。中国的形象从未如此高大。
中美经贸关係愈益密切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充满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不再倚靠模仿西方,而是整理过去30年的经验,总结为“中国模式”。2013年,中国领导人正式提出:建设21世纪“一带一路”,并定为国家战略。这是个里程碑,显示中国企业及资本,不只局限国内投资和发展,更可放眼世界;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97%以上的出口工业产品输往全球,中国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码头……等等)能力及科技,已有足够水平向外输出至发展中国家。中国信心十足的建设新型的国际经济秩序,令传统大国如欧盟及美国,也感受到挑战。没有2008年的救灾及北京奥运,中国走向国际的自信,肯定不会这麼快建立起来。
2008年9月,美国发生震撼全球经济秩序的金融海啸。中国政府迅速拨出四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对应金融海啸的衝击,且有助全球经济稳定,及往后十年的经济复甦。这四万亿元几乎全数流入国营企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国退民进”,一度转型为“国进民退”。政策转变,皆因形势需要。2010年代初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已放缓,因过去30年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要保持增长,就要靠增加投入和技术革新。金融海啸令外来投资缩减,由国企填补;发展高新科技,风险甚高,非得到大资本的企业支持不可。
2008-2018这十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係,愈来愈密切。工业上,美国投资设厂、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製造的廉价产品,保持低通胀。中国赚到庞大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信用的基础,并且购买美债,帮助美国财政平衡。中国开放市场,让美国企业赚得庞大利润,换来美国的技术,产业得以升级。
这个互惠互利的平衡,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后,出现了危机。 撰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