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王府井大街不只是一条购物大街/福建中学(小西湾)助理校长 李伟雄

2018-11-16 03:16: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贤良寺临近紫禁城,成为朝廷重臣进京朝见皇帝的临时居停

  到澳门进行历史考察,参观天主教堂及讲述传教史是重点活动。由於我们学校已有不少学生曾到澳门的圣若瑟堂,本校七月份举行的北京考察团,亦有安排到王府井参观及考察在王府井大街上的圣若瑟堂。王府井大街在遊人心目中,可能只是一条繁荣的购物大街。在周围的现代化建筑映衬下,王府井圣若瑟教堂成了这条大街上的有特色景点。教堂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由意大利和葡萄牙两位传教士於清初时创,两人明末时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1655年,福临赐给他们一块空地,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被烧毁。1904年,天主教利用了“庚子赔款”重建教堂。(天主堂坐东朝西,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三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佔地近一万平方米。)

  在有清一代,王府井大街附近地区的王公、贝子、贝勒府邸有13家,大臣宅邸仅晚清的军机大臣有11家,如将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官员计入,则还要远远高於上述数目。1911年后,上述各府均已被拆除,今天只能想像当时达官贵人府邸云集於大街上的盛况。在此繁华大街上,我们又走到了另一重要景点,就是深藏在高楼当中贤良寺剩下的小院,原址在晚清时,有多位封疆权臣曾住宿於此寺内。

  贤良寺见证晚清重要史事

  贤良寺在清雍正年间时曾是怡亲王府,位处今天新东安市场东侧一带。当年这座王府佔地很大,气势宏伟。但自从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雍正为了纪念这位十三弟,下旨将其王府改为贤良寺,还亲自书写御製碑文。晚清时,贤良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於该地临近紫禁城,因此便成了外省朝廷重臣进京朝见君主时的临时住所。著名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曾经寄住於此。1901年,李鸿章从粤回京,处理义和团事件留下的残局,并代表清廷签定《辛丑条约》。这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签定后不久,他便在贤良寺内逝世。到了上个世纪末的旧城改造中,贤良寺的大部分建筑被拆毁,只剩下东边的小院。

  学生们认识到原来在闹市中都有不少历史的故事,都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其中一位表示,“历史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掘而已。”行程最后一站,为了增进他们的知识,我带他们到书局走一趟,并鼓励他们多看书籍。最后,借胡适的话作总结,参与考察团的学生应紧记,“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就是知识的老祖宗。”

  两岸四地考察与国民教育(7)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