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全球化创富 利润分配不公?

2018-11-20 03:16: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820年的第二波全球化,形成世界“大分流”。G7工业国获取大部分财富,穷国输出原材料、劳动力,并成为G7货品的倾销市场。无疑,穷国的经济也有增长,却是不平衡、不合比例的增长。到1990年代第三波全球化展开,备受压榨的穷国,如能利用本身的比较优势,引入外资、技术和知识,未尝不可像中国般工业化及现代化。若未能有适当的政策配合,便会停留在第二波全球化阶段。

  菲国未有掌握时机现代化

  菲律宾是最好的例子。1898年,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政治、经济掌握在美国手上,是第二波全球化的输家,但识字的国民比率,和英语的普及率,却远高於其他东亚国家。1946年独立时,菲律宾识字的国民比率,位居东南亚第一,37%人口以英语为母语,比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还要高。195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仅次於日本,是当时新中国的2.4倍。可惜,菲律宾未能掌握时机现代化。1980年起,菲律宾反而成为家傭及各式各样低技术劳工的输出国。2013年,逾1000万菲律宾国民在海外工作和居住,佔人口的11%。

  第三波全球化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真正能分享这些财富和掌握到机会推行工业化及现代化的,只有R11国(R是英文Rising的简写,意思是新兴):中国、韩国发展最快最好,印度、印尼、波兰、巴西、澳洲次之,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土耳其居后。

  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现时经济岌岌可危,恐怕将会剔出R11之列。R11中,得益最多的只有I6(即中国、韩国、印度、印尼、泰国和波兰),尤其是中国,晋身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富强之国。预期中的“大汇流”,并没有出现。现时,世界仍然三分:已发展(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待发展国家(以前称为落后国家)。

  一见工资上涨 随时撤出

  发展中国家得益於G7生产线外判、技术和知识转移、运输和交通费用大幅下降。可是,G7国家并未放下戒心,真正遵从世贸所规定的自由及充分转移技术和知识。二战后,全球生产代工制度崛起,G7中不少企业不再在本国兴建厂房和僱用工人,改而在发展中国家设生产线,本国只负责设计、建立品牌与推销。

  以美国某名牌运动鞋商为例。1970年代末,该名牌运动鞋在韩国、台湾生产。到台、韩工资上涨,便转移到南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生产。后来,又嫌南中国和东南亚工厂的技术水平不足,转回成本较高、但技术水平亦较高的韩国代工。美国公司在代工制下,从来都没打算在任何一地长期留下,反为做足準备,随时撤出或迁入。如此一来,其生产技术和知识的转移,都十分有限。这保证了从事代工的国家,无法追上及取代G7国的水平。

  1990年后,一件货品的利润分配,跟以往大为不同。代工所得,佔整体利润的比例,下跌了30%。服务所佔比例却增加了20%,设计所佔比例亦增加了15%。换句话说,虽然G7公司的生产线外判到R11国家,所得利润却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代工国家得到的只是微利。有微利,当然好过没有,但G7始终是高科技、高阶服务、高阶推销,R11只是中、低阶製造和中、低阶服务,R11要追上G7,仍然不容易。

  撰文:博文

点击排行